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八闽文明> 泉州 > 正文
晋江安海方形砖塔 星塔穿越千年风雨阅尽沧桑
http://wmf.fjsen.com 2012-09-17 09:49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在人们眼里,星塔就像一个传说,永远也解读不透。

星塔,对于少年郑成功来说,似乎是一座不灭的灯塔,照亮着成长的道路。在星塔下的石井书院,天资聪颖的他,学识超过了同龄人,11岁时,写下一篇标新立异的奇文,展露出令大人们惊奇不已的才能。在星塔下的那片湾海,他登上父亲的船队,凭栏远眺,静听汹涌澎湃的碧涛和滔天咆哮的巨浪,激荡着内心的阳刚之气,幻想有一天也能像水兵一样与风浪搏斗。

明崇祯十一年(1638),十四岁的郑成功考中秀才,又经县试和府试,成绩一等,考取廪生。消息传来,郑芝鹏感慨良多:郑家上下几代人,终于出了个文人了,一定是星塔的庇护。所以,赶在郑成功北上南京国子监的前一年,也就是崇祯癸未年(1643),郑芝鹏发动乡人集资重建这座方形古砖塔。这也是星塔有史记载最早的一次重修。在《重建星塔小引》一文中,郑芝鹏道出了造塔的初衷:“夫塔以星名者,言其高接星辰,文明炳星日,其为文笔卓立,则儒学因之标题。”这时,郑成功已经住进了安海的豪宅,他的房子雕梁画栋,极尽豪华,有仓库、兵营和水寨,有水道可以直通卧内。安海街头多了一批说粤语的纺织工人,那是父亲郑芝龙从广东、澳门召回的。

星塔落成,新婚不久的郑成功,遥望着宝塔的雄伟气势,踏上了南京求学的征程。郑氏家族希望,这位个头不高的年轻人,有朝一日能扬名科场,走上仕途,光宗耀祖。然而,意外却发生了———1646年清军的铁蹄踏入星塔下的那片土地,烧杀奸淫,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在战火中受辱自尽。悲愤交加的郑成功,来到安海的石井书院,脱下身上的儒生学服,扔进火堆里;在滚滚浓烟中,他与孔子的牌位诀别,立下弃文从武、抗清到底的誓言。从24岁到34岁,郑成功以星塔脚下的这一片土地为根据地,将一生最好的年华,全部投入到抗清斗争中。1661年,他吹响了出征金门料罗湾的号角,喊出了“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的豪情壮语。一年后,他驱逐了荷兰殖民主义者,沦陷38年之久的宝岛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从此,这个曾经守望星塔的英雄,名动天下,永远被写进史书里。

“建造星塔的目的是为了壮形势、振文运,是一座文笔塔。”安海文史爱好者汪建育说,星塔始建年代不详,年久失修,直到崇祯癸未年(1643),郑芝鹏与乡人为振兴文运重建五层砖塔。那时的安海,灵源山下万人家,东西双塔日影斜,各业兴旺。而安海码头则与浙江双屿、漳州月港,同为我国东南沿海三个民间私贸名港。

责任编辑:陈楠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