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解:何为“知耻”?
专家表示,中华民族的文明是具有浓厚耻感意识的文化类型。而且这种耻感意识是基于一定的是非观、善恶观、荣辱观而产生的一种自觉的求荣免辱之心,是人们珍惜、维护自身尊严而产生的一种情感意识。
孔海钦表示,先贤孔子便倡导人们要懂耻、知耻,而且具体分析了耻的具体内容,如“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强调为人要做到言行一致。言行不一,说得到做不到就是可耻的事;“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强调花言巧语、过分恭顺、表里不一也是羞耻之事。而“行己有耻”同样出自《论语》,在孔子看来,就是要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有羞耻之心,这是真正的“士”的第一要。“常怀羞耻之心,就是要求人们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要求人们坚持‘有所不为才有所为’。”
闽江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赵麟斌教授则表示,“行己知耻”就是要求社会构建起“是非标准”,弘扬善行,抵制耻行,建立起“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的社会共识。
而对于诚信,专家们表示,这是中国儒家思想中最核心的理念之一。社会在不断地更迭着制度,变化着环境,但是人性中一定有一些以不变应万变的核心价值传承下来,而诚信就是其一,它不仅仅是传统经典中的一项基本道德原则,它也成为了普遍的民间信仰。
三解:有何意义?
“当今社会,各种有违人性、有违社会公德的事件接连上演,可以说正是社会道德缺失带来的后果。”专家表示,部分人没有敬畏之心,毫无羞耻之感,无诚无信,直接导致了为所欲为,是非颠倒。
专家称,温总理的讲话对当下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心存敬畏,就要求寻求一条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羞耻之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第一准则。”
而在赵麟斌看来,温总理是面对清华学子讲了这一番话,这里又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年青一代是未来,温总理这十二字是对他们一代人的期许。期盼年青人不盲从,有理性,有担当,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现代化建设尽责。”
征集令
我们真诚欢迎广大读者、网友一同参与讨论。对于这“12字社会道德观”,您有着怎么样的理解?对当下的社会道德状态,您有着怎么样的看法?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与重塑民族的道德理性?我们期待您的意见!参与方式有以下四种:
电话:968111邮箱:lianrf@sina.com网络:海角社区(bbs.Nhaidu.com)微博:新浪微博@海都网(http://weibo.com/nhaidu)
责任编辑:陈楠 |
- 2012-09-14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福建•三明)现场交流活动
- 2012-09-14福州市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示范巡演启动
- 2012-09-14石狮市委政法委“道德讲堂”昨开讲
- 2012-09-13泉州市委宣传部在全市机关率先开展“道德讲堂”活动
- 2012-09-13厦门市政府办公厅“道德讲堂” 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 2012-09-13永春“道德讲堂”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