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专家、学者表示:这是社会的道德底线与基础,也是破解诸多社会难题的良药
开栏语
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邀看望清华大学师生,并在学校大礼堂发表演讲,倡导“心存敬畏、行己知耻、诚实守信”的社会道德观,引起社会广泛讨论。这12字的内涵是什么?倡导如此的社会道德观当下意义何在?当代的我们如何去践行?
本报今起推出“社会道德你我谈”系列报道,有专家学者访谈、读者网友互动方式。期盼能对完善社会道德尽滴水穿石之力。
“今天我们要培养和重塑民族的道德理性,就必须汲取传统文化的精神营养,倡导心存敬畏、行己知耻、诚实守信的社会道德观,对社会要有奉献精神,对他人要有责任感,对弱者要有同情心,养成情操高尚的人格。这不仅是对社会的责任,对他人的尊重,更是人的自信与庄严。” ——温家宝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9月17日讯(记者 练仁福) 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邀看望清华大学师生,并在学校大礼堂发表演讲,倡导“心存敬畏、行己知耻、诚实守信”的社会道德观,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我省相关理论专家、学者表示,这“12字道德观”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浓缩,对破解当下社会问题意义重大。而且总理是面向广大青年学子提出这一倡导,这也是他对年青一代的道德期许。
一解:敬畏什么?
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是在面对权威、庄严或崇高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总理倡导“心存敬畏”,那我们要敬畏什么?
福州市民老吴说,人作为自然之子,应该敬畏自然,敬畏天地,进而敬畏社会,敬畏生命。对自然友好,对天地友好,对环境友好。吴先生说,自然的奥秘无穷无尽,敬畏自然,万物才能和谐相处;敬畏自然,生命才能得以延续;敬畏自然,人类才能生活得更美好!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应该说,这三个‘畏’就是对敬畏之心的很好总结。”国学专家、福州孔子协会秘书长孔海钦解释说,“天命”即自然规律,即人性本善的认知,要“心存善良、固执善良”;而“大人”、“圣人之言”则是对人类历代先贤、圣人及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
省文史馆馆长卢美松也表示,敬畏之心非常重要的就是对中华民族深厚传统文化的敬畏,对历史长河中各类先贤的敬畏。敬畏贤哲,就要敬畏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古今中外的先贤。
责任编辑:陈楠 |
- 2012-09-14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福建•三明)现场交流活动
- 2012-09-14福州市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示范巡演启动
- 2012-09-14石狮市委政法委“道德讲堂”昨开讲
- 2012-09-13泉州市委宣传部在全市机关率先开展“道德讲堂”活动
- 2012-09-13厦门市政府办公厅“道德讲堂” 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 2012-09-13永春“道德讲堂”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