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八闽文明> 三明 > 正文
永安市槐南乡有一位热心助学的农民企业家罗兴城
http://wmf.fjsen.com 2012-09-10 17:21   来源:永安市委文明办    我来说两句

发红包的年轻人叫罗兴城,衣着整洁,朴素大方,一眼能看出是个“成功人士”。他名片上的头衔是“董事长”,名下有6家公司,排在第一的是“三明宏泰源贸易有限公司”,其他的有煤业、有地产、有运输。他说煤业不太景气,其他的尚可。

是的,几万元助学金分散到29个孩子手中“微不足道”,但资助有别、关爱相同,这份关爱在孩子们起步时很真诚很重要。受助学生中只有2名与罗兴城同村,可以说他资助的基本是“陌生人”,因此,这份关爱是超越亲朋好友关系的“大爱”。而这种大爱体现的是一种胸怀,是对文明的有力支撑,使文明有了最生动、最具体、最通俗易懂的内容,充满着人性的光辉!

槐南乡党委书记盛赞罗兴城:“一个煤黑子,有一颗火热的心!(煤炭的外表虽然漆黑,却有一颗火热的心,正如罗兴城本人)”金秋助学点燃了社会的希望,意义深远。槐南乡曾是计划生育“戴帽乡”,现在摘帽了,这与学生们积极求学向上有直接关系,因为女孩子走出家乡接受高等教育,就不会再守在家门口早早地生儿育女,婚育观会完全改变。一位受助学生家长感谢罗兴城:“他帮了我们一大把!”一位父亲残疾、母亲打工的受助女学生追着索要罗兴城的名片,表达感谢、珍惜、立志的意愿,表示进大学后一定努力学习,以成绩说感恩。

有人说,福建最聪明的人是莆田人,三明最聪明的人是尤溪人,永安最聪明的人是槐南人。罗兴城把槐南人的聪明“基因”发挥到了极致,他过于简单的阅历恰恰印证了他格外的那份聪明。

罗兴城1975年出生在槐南乡南山村的一个贫困家庭,只上了四年小学就辍学了,连最低的“文凭”都没拿到,至今都是他的一块“心病”。学历不在高,人生在于实,没有机会上学,就把勤奋用在创业上。槐南人好读书、读书好的“传统”在贫困少年的身上无法实现,罗兴城就把“聪明基因”发扬到了吃苦耐劳上。这应该是他今天成功的基石。

辍学少年14岁就跟着承包土建工程的姐夫做事,起点很低,个人资产用他的话说“一分钱都没有”,是个小打工仔,工作是煮饭。半年后,不甘“做家务”的罗兴城学会了开车,而且起点很高——小小少年开的是铲车、装载车等大型车。他个子不高,曾经有人对着移动的大卡车惊呼“哇,这车没人开怎么会动呵?!”罗兴城探头大笑:“不是无人驾驶,我在开。”

到了1997年,雄心勃勃的罗兴城借钱买车拉煤“单干”,不想出师未捷,亏了。但多年交往的一些成功朋友见证了他的诚信、踏实、能吃苦,主动伸出援手帮他,2002年他介入煤矿直到现在,赚到了第一桶金,也开启了他的成功之路。

罗兴城富了,幼年贫寒家境给予他善良本质,望乡邻如亲人,觉得赚钱不是一个苦孩子的全部,“有赚钱,就做点好事”,为家乡人做点力所能及的好事,回报社会,融洽关系,“让自己心安”。

家乡槐南位于永安市东部、距永安城区75公里,是永安最偏远的乡。山大沟深,不少村民生活贫困,有的老人家生活很苦。

罗兴城从2006年开始,每年的重阳节都给南山、槐南两个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30元过节,后提高到50元。仅此一项,500多名老人,几年下来累计发放“过节费”十多万元。老人们开心夸赞罗兴城“很懂事,会想到我们老人家”。其中的孤寡老人更是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千恩万谢——这是老人们的感谢,是老人们皱纹堆砌的岁月之谢,更是这片乡土的大山的感恩回声,声声撩动人心。

看着老人们开心,罗兴城更开心。他想到即使在交通便利的当下,很多老人大半辈子也没走出过大山,没进过永安城,更别说到京城了。于是, 2011年金秋,罗兴城出资十余万元,资助经过筛选身体健康的45位60岁以上的老人到北京旅游,拍回来的照片着实让其他没法去的老人羡慕不已。一位出游老人说:“没想到这辈子还会看到天安门、还能看到毛主席,死都甘愿了。真的很谢谢小罗。”

多年热心公益的“煤黑子”罗兴城有一颗善良的心,无论尊老还是爱幼,反正他陆续捐出的款项已可以在城里买房了。南山村、槐南村两位村主干感谢罗兴城支持家乡建设:有的人有钱舍不得花,更舍不得给别人花。小罗富了就回报家乡,一直做好事,做到现在。去年“尊老”,今年“爱幼”,在做好事上自己“攀比”,连明年的好事都计划了,这样的好人实在不多。

罗兴城发言时谦虚感谢槐南乡党委、政府为其提供了捐资助学的机会,他说尽微薄之力,可帮助困难学子点燃学习希望。

其实,点燃的,应该不仅仅是寒门学子的“学习希望”,他们的人生中有此人“难中相助”,是一份难得的幸福和美好。

祝福好人好报,祝福人生美好!

 

责任编辑:陈楠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