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八闽文明> 南平 > 正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 武夷山自然环境发展与保护实录
http://wmf.fjsen.com 2012-09-05 17:33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福建日报9月4日讯(记者 刘辉 金文莲)相较于其他地方一下雨即泛黄的河水,这段时间,在武夷山九曲溪漂流的游客,仍能畅享雨中泛舟的乐趣。

雨中的九曲溪依旧清澈见底,红眼鱼欢快地争抢游客抛出的食物。

撑了25年竹筏的谢晖明总爱向游客赞美武夷山的青山绿水。“清清的溪流、丰沛的水源,是这条中国最美溪流的根本,也是我们生活的源泉,这主要得益于自然保护区内的良好生态。”

一个体制,呵护一片绿色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设立于1979年,是我国首批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区内有世界同纬度带最典型、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系统,素称“世界生物之窗”。

自然保护区涉及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建阳市黄坑镇坳头村、大坡村和桂林村的六墩自然村,区内居民2000多人。此外,紧挨着保护区周边还有4个县市的万余名群众生活栖息。

靠山吃山,是山区百姓延续千百年的古老传统。可这样的传统,在现代文明进入强调生态保护、科学发展的时期,必然对保护区形成巨大压力。

设立保护区,首要任务是保护。

1994年7月,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在全国首创联合保护制度,与省地市林业部门、周边各级政府一起成立联合保护委员会。联保委制订《联合保护委员会章程》和《联合保护公约》,每年召开全体会议,重点研究加强保护区及周边地区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等有关问题。

联保委成立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告别了单打独斗的尴尬局面,经常跨地域、跨部门、跨行业开展联合保护活动,共同出人、出钱、出物,尽职尽责,牢牢筑起了保护区周边200多公里长的联合保护防线。

仅去年初以来,武夷山市就在保护区外围完成茶山整治148片、面积2875亩,补植苗木2364亩,制止和拆除多座违章建筑。目前,武夷山各种违法开垦茶山、乱挖砂石料、违法违章建筑、旅游景点无序开发经营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联保委的保护举措,也得到了区内村民的积极参与。

2001年,保护区被列入国家生态公益林管护补助试点工作单位,得到国家和省试点资金补助。以此为契机,保护区管理局在全区范围内聘用了272名生态公益林护林员,也就是说,有近10%的区内群众直接参与了资源管护工作。

此后,管理局利用公益林管护补助资金,建立了一支22人的专业森林消防队,队员全部是区内各村场的复员军人和青年骨干。同时,还组织区内村民建立了22支近310人的半专业化扑火队,给队员配备了服装、工具、防护用品,定期组织培训。

联合保护制度,成效显著。至2011年底,保护区实现连续25年无森林火灾;区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6.3%,较建区之初提高了4.3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665.1万立方米,较建区之初提高了22.8%。

在参与保护管理活动中,村民也感受到保护生态的艰辛和重要性,提高了保护的自觉性。村民梁天雄说:“我们都不使用木材烧炭了,制茶期间也尽量使用油、气、电等清洁能源替代薪柴,就是为了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

责任编辑:陈楠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