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城关教育资源紧张的情况,德化教育局今年秋季新增鹏祥中学,可解决300多名学生入学。
本报讯 (记者 黄雅珊 实习生 卢华冰 文/图)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德化农村学生大量涌入县城,使得农村学校大量撤并,加剧了城关教育资源的紧张。8月27日,本报5版关注了该现象。
那么,怎么应对德化目前紧张的城关教育资源呢?
“目前正处在难受期,我们期待阵痛后的舒缓。”德化教育局德育宣传股陈文滔股长说。
2600人的学校只有400人是本地的
8月29日是德化第三实验小学(下简称三实小)5个一年级班级270多名新生注册的日子,这其中包含了170多名进城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
来自美湖乡的林晓娟2岁多就随父母进城了,在父母带领下来报到的她显得特别欣喜,“学校好大好漂亮啊。”“女儿能电脑派位来这读,我们很开心啊。”晓娟的父母在县城一家陶瓷厂打工,对学校环境相当满意。
张智强来自葛坑,他的父母在一大型陶瓷厂打工,根据政策,他被照顾到三实小上学。面试后,他就兴高采烈地在学校里到处转。“来县城读,孩子才能有好前程啊!”张智强的父母说。
范依婷来自三实小招生范围内的园丁新村。相比进城务工人员,她的父母就显得相对平静一点了。个别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甚至有点担心,“班生数那么大,老师照顾学生的精力会不会减少啊?”
三实小的曾昭坚副书记介绍,1994年时三实小还只是龙浔镇丁溪村的一所农村完全小学,名为“丁溪小学”。随着90年代中期农村学生开始来校就读后,学校的办学规模开始扩大:2002年学校扩建了一栋楼;2007年“丁溪小学”更名为“第三实验小学”,性质也从村级小学升为县直小学;2009年学校又新建了一栋可容纳1200多名学生的教学楼。据该校教务处叶副主任介绍,三实小是目前县城里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最多的小学,在这所2600多名学生的学校里,只有400名是本地学生,其他的2000多名学生都是进城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
责任编辑:陈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