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开学,大批和在城市打工的父母团聚的“小候鸟”,纷纷踏上回家旅途。最近几天,记者在火车站、长途客运站采访发现,探亲儿童返乡高峰集中爆发。候车室里,随处可见年迈的爷爷奶奶带着孙子孙女,很多在外打工的父母甚至没有时间到车站跟孩子说声再见。一年一度夏季的聚散离合,孩子们的心情如同过山车一般起伏。“小候鸟”纷纷对父母表示“真的不想离开”。 (8月27《新华日报》)
“小候鸟”们不想离开父母,又有什么办法呢?农民工孩子的城市上学难,是个存在多年的老问题。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复杂,但归根结底是人所共知的户籍问题。因为农民工孩子没有城市户口,所以难以进入公办学校读书,享受与城里孩子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只能进教学软硬件都差的打工子弟学校读书。
于是,各地打工子弟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然而,这些打工子弟学校却没能“茁壮成长”。城市似乎很不喜欢这些打工子弟学校,许多学校就像“打游击”,常常挪地方不说,还因为办学条件无法达到城市设置的办学条件,被关停,受影响最大的自然是孩子。由于许多农民工没法达到城市设定的“外地人孩子入读当地学校”的条件,只能含泪将孩子送回老家。于是,留守儿童的人数越来越庞大。
这是一件让人无法释怀的事情,城市发展离不开农民工,可发展成果又不让农民工同享。农民工孩子没法上城市公办学校,只能上打工学校,可城市却以各种“正当”理由将其关停。其中的关键原因,只是一纸户口。同为公民,仅因户口不同,农民工孩子读书如同“打游击”,甚至整日提心吊胆,生怕哪天学校关了没学上,这不是赤裸裸的身份歧视,又是什么?苦、累、歧视,这些农民工自己都可以忍受,但孩子要接受教育,这是法律规定的家长义务,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几乎每年临近开学,都有关于“农民工孩子上学难”的新闻,与此相伴的是,农民工和孩子无奈的眼泪,让人充满无奈,倍感悲凉。接受教育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教育资源在义务教育阶段是一种公共而且是公益的资源。教育是外来人口融入城市的最好渠道,今天农民工孩子的教育问题不解决,很有可能拖成明日的社会问题。彻底解决农民工孩子的城市上学问题,政府须切实履责,可政府尽到解决农民工孩子上学的责任了吗?开学了,农民工何时不再将“小候鸟”含泪送回家?(孙维国)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2-08-30大田县鸿图中学开学第一课:走进消防队
- 2012-08-30厦门中小学明天开学 持"四证"外来娃今秋就读免费
- 2012-08-30厦门中小学明天开学 持"四证"外来娃今秋就读免费
- 2012-08-29《开学第一课》教孩子发现美
- 2012-08-29教育部发30条开学监管令 严禁小学考试选拔学生
- 2012-08-28让开学文化跃动起来
- 2012-08-28开学季,健康功课提前做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