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高举生态文明的旗帜,前行的步伐愈发矫健。 (本报记者姚凡 摄)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厦门的又一块金字招牌。早在1997年就获此殊荣的厦门,今天审视的是一个全新的历史命题。市委、市政府深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和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确保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每一天都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主要污染物减排全省第一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厦门在主要污染物减排战役中,又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福建省减排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近期通报我市2011年减排核定数据,厦门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考核评分90.31分,名列全省第一。
厦门地域小、资源缺乏,却始终把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细心的人们其实已经发现,低碳、减排,如今正悄然成为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词汇。
阳光下的BRT,宛如一条蓝色的巨龙,蜿蜒在城市半空。在这条长龙上奔跑的快速公交车,不断迅速地把人们输送到各自的目的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厦门,常规公交、BRT和农村客运线等公共交通方式的出行比例高达31%,大大高出国内平均水平。
而在一条条道路、桥梁、隧道奏响的音符中,厦门交通的发展日新月异。然而,随之产生的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则成为群众关心的环保热点问题。
去年,备受市民瞩目的厦门汽车的“体检医院”——厦门市机动车排气检测中心隆重揭牌。从这一刻起,在全市“机动车尾气围剿战”中,又树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中心的四条检测线,在全省率先实施“工况法”,全面系统地检测机动车尾气。
如今的厦门,机动车“黄标”、“绿标”已经步入了人们的生活。今年4月1日起,未取得绿色环保标志的机动车每日7时至9时、17时至20时禁止在成功大道、仙岳路主线行驶,如若违规,司机将付出被罚200元的代价。
2011年,厦门的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9.5%,有人把这一成就归功于厦门强力的减排举措。这几年,我市向重点污染源“开刀”,通过实施大型燃煤锅炉脱硫和烟尘污染治理工程,严格排污许可证制度,禁止无证排污、超标排污或超总量排污。
责任编辑:陈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