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创建 > 正文
李式明:坚守38年的农村电影放映人
http://wmf.fjsen.com 2012-08-30 16:58   来源:宁德晚报    我来说两句

夜幕悄悄降临,寿宁清源乡某山村里,老人小孩们早早吃完晚饭,纷纷搬着凳子椅子,到村边空置草地上“占位”,草地边上已经拉上一面白色的银幕,当晚这里将要上演新近的“大片”。也有年轻人席地而坐,他们谈笑风声,在等候电影开场。这是过去宁德市农村人记忆中常有的一幕,如今这一场景依然令人感到温馨。

场地的另一端,放置着一些电影放映设备,一位清瘦的电影放映员正在设备旁调试。他叫李式明,一名普通农民、共产党员,在农村电影放映员工作岗位上,已经走过38个年头,在闽东,恐怕没有比他在这个岗位上更长时间的了,他是寿宁农村电影放映历程的见证人。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他。

◆看到乡亲们欣喜的目光,就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李式明是寿宁县清源乡人,出生于1953年。20岁时,初中毕业的李式明已经入党,算是一个“文化人”,1974年,他当选村支部书记,成为当时清源乡乃至寿宁县最年轻的支部书记。1976年,寿宁县要求每个公社建立电影队,领导就找到他,问他愿不愿意担起这个重任,李式明觉得这是个光荣的任务,就欣然答应了。

李式明说,当时,他风华正茂,许多人对他的选择难以理解。有人问他:“你其他工作不做,却来做这个(农村电影放映员),‘夏天喂蚊子,冬天喂虱子’,这是何苦?”

但李式明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自己做的是一份光荣的工作,每当他到农村,看到男女老幼那期盼和欣喜的神情,就感到自己的工作是值得。

“他们一般看爱国主义的战争片比较多,像《我的长征》、《我的军号》、《湘西剿匪记》等,还有一些教农民如何种田、消灭病虫害的科教片等。”李式明说,许多农民对此都很欢迎,每当到山村,从男女老少那渴望而欣喜的目光中,他能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然而,这个工作是不容易的。在李式明多年的电影放映生涯中,许多记忆至今深刻。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寿宁的交通不甚发达,许多地方没有通公路。李式明经常要挑着“电影担”往来于乡村间。那时的设备除了放映机、音箱,还包括一个发电机,总重180斤,要两个人来挑,直到1995年以后,许多农村都通上电,才不用带发电机,但剩下的设备也在120斤左右,有十多年时间里,李式明就是挑着这些电影担,往来于当地各乡村间。

责任编辑:陈楠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