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讯(文/本报记者 佘峥 通讯员 陈振星 图/姚凡) 今年,第一次进入福建省本一批招生的集美大学,投档线一下子冲到全省高校的第四名。事实上,集大不乏这类在福建高校名列前茅的排名,就业率就是其中之一。集大毕业生的就业率已经连续五年保持在90%以上,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如果说居高不下的投档线还可能得益于地域优势,那么,这个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前列的就业率,应该要由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来决定。
今天,我们的“集大力量”系列报道,为您介绍该校人才培养的特色。
张晖怀是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几天前,他接到校领导通知,要提供两组数据:2012年集大毕业生就业率前5名和倒数5名的专业名称。
专业就业率排行榜可能派上的用途,显而易见。张晖怀认为,集大每年居高不下的毕业生就业率,一个重要的支撑点是:学校要开办什么专业,每个专业要设置什么样的课程,除了学科理论,有一个重要的“参照物”是:国家的需要、厦门的需要、产业的需要、企业的需要。
人才培养注重动手能力
去年,集大修订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目的是“为主动适应国家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经济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传统产业改造对人才的需求”。撇开各种理论、原则,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有四个要点:集大的毕业生,要以“宽知识、厚基础、强能力、重应用”来迎接社会的考验。
集大教务处处长陈水利说,所谓的“厚基础”就是要拓宽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面,譬如,改革后集大增加了选修课,并规定: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不低于20%。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还有一个特点: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大幅增加,甚至提出“四年不断线”,而且,包括实验课程、社会调查、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各种实践教学计入学分——校方要求,法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及教育学类专业的实践学分,不应少于总学分的25%;工学、农学、艺术学、理学及体育学类专业则不应少于总学分的30%。
责任编辑:陈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