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一代的惠安女孩们穿着充满青春气息,与传统惠女服饰形成鲜明对比。
东南早报讯 在惠安的小岞镇,无论是行走在最热闹的街头,还是漫步在渔港码头,都随处可见头戴黄斗笠、披着各种花色头巾的惠安女。她们多数穿着浅蓝或深蓝色的短上衣、下身着灰色西裤或深蓝色布裤,多为中年以上的女子。而与她们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她们身边那些年轻的女孩们,她们不戴斗笠、不披头巾,多穿靓丽的T恤衫、短裤或者裙子,充满着青春的时代气息。
据惠安县小岞镇文化站负责人康美英介绍,如今日常生活中仍穿着传统惠女服饰的多数为35周岁以上、生活在小岞的传统惠安女,而多数“80后”、“90后”女孩从未穿过传统的惠女服饰。时代在变,潮流在变,惠安女的穿着也在变,不过记者发现,深植于她们骨子里的惠女精神,并未随着穿着的改变而消失。
惠女服饰逐渐简化
七旬老人才梳“大头”
“在过去,无论老人小孩,只要是女性,都穿着朴素的传统服饰。”惠安县李氏宗亲联谊会秘书长李银土告诉记者,“过去惠安女的上衣不像现在这么短,是自己织自己染的以黑色和蓝色为主的粗布衣,长至大腿,但其长度因滩涂作业的需要而逐渐被改短。”在头饰上,女子们在节日的时候就要梳上复杂的“大头”,“早前女子结婚时梳的大头,其宽度之大几乎令出嫁的女子无法轻松走出闺房,需要把头侧过来才能勉强通过”。而平时为了劳作方便节省时间,女子们就梳上简单的小头,即将头发扎成团绑于后脑,再扎上黑纱头巾。
惠女服饰一直在发生变化。1958年修建惠女水库,高强度的劳动和泥泞中作业的特点,促使惠女们开始改良服装。她们把衣袖和裤腿改短,戴上了可以防风防晒的头巾,斗笠也开始添加进传统服饰中来。长期劳作磨破了衣裳,手巧的惠安女们便在缝补过程中更新了许多衣服样式。
“惠女服饰一直在演变当中。如今的惠女服饰与过去相比已经简化了很多。”记者在小岞街头一家裁缝店看到,店中墙上挂着的惠女上衣,均为蓝色系的短上衣,斜扣,款式统一,唯有腰间的手工布扣颜色各异,店里的裁缝此刻正忙着帮两名60多岁的当地妇女量体裁衣。老板康丽花手中忙碌个不停,却仍微笑着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
传统惠女服饰从复杂到简单的转变,同样发生在崇武镇大岞村。
惠女服饰具有方便高强度劳动和海边劳作的特点
多数“80后”“90后”
未穿过传统惠女服饰
“如今的女孩都不穿传统服饰,主要是因为没有这样穿的必要。”崇武镇大岞村惠安女艺术创作基地负责人张汉宗分析,在过去,渔村的女子大多没念过书,且90%以上的女子都需要到海边劳作,传统的惠女服装十分受用,“斗笠、头巾挡风挡沙挡阳光;短衣、短袖不会影响作业;袖子贴手臂裁制、不设纽扣,方便作业不勾渔网;纱笼裤方便蹲下弯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渔村女子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开始接受教育,还有的渔村女子开始走出渔村,到外面去打工、闯天下。从那时候起,传统的惠女服装便不再是惠安女们的唯一选择。“试想,她们到城市里去打工,穿着一身独特的惠女服装走在大街上,得招来多少注目礼啊!”惠安县李氏宗亲联谊会秘书长李银土认为,惠女服饰并非民族服饰,只是一种无系统小范围的地方服饰,是否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令人担忧。
如今,“80后”、“90后”就几乎未曾穿过传统服饰,而35岁以下的惠安女性,只有少数会在一些活动中被要求穿着传统服饰,或者在结婚的时候选择性穿戴。
“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说起惠女服饰,人们第一印象往往是短衫长裤,还有那微露的肚脐眼,似乎露肚脐才是惠女服饰的最大特色。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张汉宗的妻子向记者展示三斤多重的银腰链
露肚脐意外成特色
头巾银腰链变珍藏
“那是误区。”张汉宗介绍,传统的惠女服饰,上衣是短小美丽的两件套,里面的小褂是非常紧身的。“小褂是女子从十三四岁就开始穿的,以前做一件衣服不容易,所以长大以后,里面小褂就显短了,有些人就会不小心露出肚脐。露肚脐可不是惠女服饰的特点啊。”张汉宗特别强调这一点。
“露肚脐,那是不小心,有些胖一点的女人会不小心露出肚子,谁还故意把肚子露出来呀?”张汉宗的妻子解释,惠女服装的上衣之所以短小,一是因为方便海滩作业,另一个就是因为要露出她们出嫁时陪嫁的嫁妆——银腰链。阿姨热情地给我们展示了自己那条三斤多重的银腰链,“我这条算轻的了,才六股(即由六条银链串联而成)。”嘴里虽这么说,抚着沉甸甸的腰链,阿姨依然露出了甜蜜的微笑。
如今在大岞,制作银腰带的店铺已经寥寥无几,衣服上的刺绣装饰也贵了起来。除了服装,很多惠女都喜欢购买、收藏头巾,朴素的惠女服饰配以不同花色的俏丽头巾,成为惠女服饰的一大特色。
身着传统服饰的老人从印着摩登女郎的广告牌前走过,令人瞬间有了“穿越”的感觉。
穿着虽变 好传统未改
惠女精神穿上时尚外衣
李丽英是小岞惠安女艺术创作基地的负责人,她是土生土长的惠安女。在她看来,虽然越来越多的惠安女不穿传统服饰,但其深植于骨子中的惠女精神,并未随着穿着的改变而消失。
去年8月,李丽英自己创业,在惠安城南开办了一家影楼,从摄影、化妆、盘头、外拍、后期到接发传单、收银等全部工作,她全都自己扛。她说:“刚来的时候对这里的情况并不十分熟悉,遇到过混混来滋事,我自己一个人也不知道如何应付,还好及时报警解决了。”
她说:“我骨子里是传统的惠安女。”眼前的李丽英穿着时尚,让人想象不出穿上传统惠女服饰的她会是啥模样。“新一代的惠安女子依然勤劳,她们将惠女精神继承得很好。”她说。
在李丽英看来,惠女精神的精髓是勤劳与保守,“我已经是一个十几岁孩子的母亲,和我同辈或者小一辈的许多女孩子,她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各自的领域里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勤劳是她们一生的箴言”。
谈起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小岞,李丽英满是骄傲,“这里的人们过着朴素的生活,彼此互帮互助,这里就是一个真正的大家庭”。
大部分家庭并没有刻意让家里的孩子穿上传统惠女服饰
两地惠女服饰同中有异
惠安女,实指生活在惠安东部沿海崇武、小岞、净峰、山霞、辋川、东岭、涂寨等七个乡镇的渔家女性,也叫惠东女,其中以崇武大岞、小岞尤为著名。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大岞与小岞的惠安女服饰稍有不同,大岞惠安女头巾以蓝白绿花为主,小岞镇惠安女头巾则多红色带花,各有特点。
区别一:
大岞惠女头巾有绣花
小岞惠女头巾无装饰
大岞传统惠女服饰的头巾内嵌有头箍,不似小岞女子的头巾直接戴在头顶,也因如此,大岞的惠女戴头巾时不喜戴斗笠,因为会碰到脑袋。此外,大岞女子的头巾上会缝上布制的绣花。
与大岞女子服饰不同,小岞女子所戴头巾则是简单实用的花头巾,除了布料本身的花样外,几乎不外加装饰。
不同于小岞惠女简单装饰的黄斗笠(左),大岞惠女的斗笠(右)更精美。
区别二:
大岞惠女常穿纱笼裤
小岞惠女开始穿西裤
在衣着上,大岞惠女常年穿着黑色的带折痕的纱笼裤,裤头用一条从不离身的渔网带扎着,在劳作时不必担心裤头松掉,上身是短小美丽的两件套。
而在小岞,惠安女更多穿着以蓝色为主的宽裤子,并且随着劳作方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小岞女子改穿稍微窄一点儿的西裤,西裤颜色以灰色为主。
区别三:
大岞惠女斗笠饰品多
小岞惠女斗笠较轻巧
不同于小岞惠女简单无任何装饰、轻巧的遮阳黄斗笠,大岞惠女的黄斗笠,极其讲究,斗笠的形状相对圆融,内饰外饰齐全,两侧镶有塑料花,内缝有布制绣花,有些女子还会在斗笠内放上自己喜欢的明星照片或自己的照片。
在张汉宗收藏的斗笠里,我们看到许多斗笠内放着小虎队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明星们的照片。
“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这是人们眼中惠女服饰的最大特色。
记者手记
变化的服饰 不变的精神
“平时都穿这样的服装啊,穿了几十年了。”刚结束一天的工地劳作,在回家路上偶遇记者的康阿姨,头戴花布头巾,身着简朴的素色短上衣、灰色西裤,一进家门就忙着做晚饭。她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告诉我们,除非有重要的事情需要离开小岞镇,这几十年来,她从来都是一袭传统惠女服装,“时时刻刻都需要劳动,穿着这个方便,习惯了”。
在小岞和大岞的走访,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惠女精神在惠安的延续。
在以前,人们都是自给自足的。男人们外出打鱼,女人们不但要给归港的男人们搭把手、织渔网、卖鱼,还要照顾家中老少、整理家务、织布刺绣。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惠安女子养成了勤劳的美好品德,并在家庭教育中一代代传承下去。
在如今惠安家庭中,父母依然会从小教育子女要勤劳刻苦,无论是对待家务、学习还是工作,都要认真努力。崇武镇大岞村惠安女艺术创作基地负责人张汉宗给我们讲了一件趣事,他曾在基地接待过两个外宾,她们用流利的闽南话对他说,她们的奶奶从小就教会她们体会一句话——惠安的女子最勤劳。原来,她们的奶奶是大岞人,嫁到国外,并将惠女精神传承给了自己的子孙。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然而优秀美好的品格总是被传承。惠女精神就是长河中的一颗瑰宝,由老一辈郑重地交到新一代人的手中,经受着新时代的冲击,却被打磨得更加夺目。
“‘艰苦奋斗、尊重科学、无私奉献、拼搏创业’的惠女精神,既有民族精神的浓厚底蕴,又充满时代精神的活力,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延续又与时俱进,展示了惠安妇女的群体风采,已成为全社会拥有和传承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深信,无论惠女服饰如何变化,“惠女精神”将永远传承下去。(颜雅婷)
“福建五女” 泉州占二
蟳埔女
除了惠安女外,福建还有蟳埔女、畲族女、客家女和湄洲女,她们被称为“福建五女”。“五女”有着共同的特点——服饰特别、勤劳朴素、吃苦耐劳,她们的形象代表福建女性被全国人民熟知。随着时代变迁,“五女”的传统服饰也渐渐融入了时尚元素,“五女”们带着别样的美丽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蟳埔女:“巡香”如同花海
传统的泉州蟳埔女从小就把头发留长,成年后将秀发盘于脑后,梳田螺髻,中间横插一根“骨髻”。发髻外围戴花环,少则一两环,多则三四环。她们的服饰简朴宽松,上衣为布纽扣的斜襟掩胸右衽衣,下沿呈弧形,颜色以青色或者浅蓝色为主,老年妇女以黑色为主。裤子以黑、蓝为主,裤筒款一尺左右,裤头多用白色、蓝色,俗称“大裾衫、阔脚裤”。
泉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主任吴新文介绍,蟳埔女的变化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服饰的改变,接受文化程度的改变,以及就业结构的改变。“以往的蟳埔女,衣服以黑色为主,或者自己动手将白布染成蓝色做成衣服。现在,随着面料的多样化,蟳埔女的服装款式虽然没有改变,但在颜色上却变得花俏,各种颜色,各种花色都出现在她们的传统服饰上。”
除了传统服饰花色的改变,更多的蟳埔女出门时选择穿着现代时尚服饰。有趣的是,虽然大多蟳埔女着时尚服饰,但仍梳着传统的发髻,戴着艳丽的花环。
每年农历三月初九妈祖生日,蟳埔都有一场热闹非凡的“巡香”活动。“巡香”过程中,蟳埔女身上现代与传统结合碰撞出的美感体现得淋漓尽致。从不到10岁的蟳埔小女孩到80高龄的老一辈蟳埔女,均穿着传统又花哨的服饰,头顶花环,手持香火,祈祷这一年风调雨顺,出海丰收。在摄影师的镜头前,蟳埔女毫不羞涩,将美丽身影留下。还有不少蟳埔女拿着手机自拍,将倩影通过微博发送出去。
一位蟳埔阿婆告诉记者,虽然很多蟳埔女已经到外面工作,过的并不是传统的蟳埔女生活,但每个传统节日,她们都会请假回来参加。她们也为传统活动带来了很多新意,“巡香”队伍中的节目越来越丰富了。
畲族女
畲族女:节日最爱“凤凰装”
“凤凰装”是畲族女最主要,也是最有特色的装束。戴笄、穿花边衫、扎以拦腰、穿花鞋,已婚的畲族女把头发从后梳成螺式或截筒高帽式,用红色绒线环束,未婚者的头上仅套一红线圈。
据传,畲族的始祖盘瓠王因平番有功,高辛帝把自己的女儿三公主嫁给他。成婚时帝后给女儿戴上凤冠,穿上镶着珠宝的凤衣,祝福她像凤凰一样给生活带来祥瑞。三公主有了儿女后,也把女儿打扮得像凤凰一样。当女儿出嫁时,凤凰从广东的凤凰山衔来凤凰装送给她做嫁衣。从此,畲家女便穿凤凰装,以示吉祥如意。
大红、桃红、猩红以及金银丝线镶绣出五彩缤纷的花边图案和扎在腰后的绣花腰带,象征着凤凰的颈项、腰身、羽毛和凤爪;佩于全身叮当作响的银饰象征着凤凰的鸣啭。“凤凰装”上精致的纹饰图案被称为“凤桃”,五彩丝线绣以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花鸟、鱼蝶、瓜果、蔬菜等纹样,以及想象中的凤、龙等吉祥纹样,还有戏曲人物纹样等。特别是作为“凤凰装”显著特征之一的绣花腰带,装饰手法夸张、纹样独特,富有生活味和创造性,主要有花鸟、动物、几何、符号和绣字纹等。
穿着美丽的“凤凰装”,福建的畲族女早在唐代起就开始担负家务、农活等主要劳动,与男子一样上山下田。如今,除了仍驻守山区的畲族女,年轻的畲族女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很少穿着传统服饰了。年轻的畲族女纷纷来到城市,服务于各行各业。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畲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又称“乌饭节”,这一天里,畲族女纷纷穿上传统服饰,唱起山歌。据了解,畲族女性从少女时就开始学唱歌,不少女子十五六岁就已是唱歌能手。走进畲村,就可以听到山上、田间妇女的歌声,有的妇女走出家门就开始唱歌。
湄洲女
湄洲女:“妈祖髻”保平安
关于湄洲女的服饰有一首民谣是这样说的:“帆船头、大海衫、红黑裤子保平安。”
妈祖,是湄洲女的杰出代表。湄洲女的服饰以及独特的“帆髻”都是妈祖的首创。蓝红色的服饰对比强烈,上身是蓝色和红色搭配的斜襟大布衫,下面是红黑两截拼成的裤子。据当地人说,蓝色比喻大海,红黑分别象征吉祥与思念,服饰里装满了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亲人的爱。
湄洲女的发饰代表着一艘帆船,后脑上高高耸起的发束像是升起的船帆,而两旁的波浪形银簪则代表着摇橹、船桨,头顶上的银叉和银勺象征着桅杆和船舵,红绳是船的缆绳。
在湄洲岛上,传统的湄洲男女们分工明确,男人出海,女人织网;男人打鱼归来,女人收拾渔网。
湄洲女具有善良、勤劳、勇敢、甘于奉献的品格。多少年来,湄洲人在原本十分荒凉的海岛上建立起美丽的家园,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这自然是与湄洲妇女的勤劳勇敢和无私奉献分不开的。
如今在湄洲岛上,依旧能够看见“妈祖髻”和红蓝服饰。红色服饰,是湄洲女的最爱,仍旧在湄洲岛上生活的湄洲女常穿大红服饰,头戴红花,在市场中卖着海鲜和特产。
客家女
客家女:朴实中传递美感
客家女的服饰别具一格,多以蓝衫为主,上衫下裤,上衣配有碎花,花色以白为主。腰带可兼作钱包使用。头戴客家独有的凉帽,圆圆的周边垂有几片黑布或青布,黑布片既可有效遮阳又能随风飘拂,加之胸前围一条绣花围裙,看上去虽朴实,但也有一种神秘的古典美感。
相比其他“四女”来说,客家女的服饰要朴素得多,除了蓝色外,黑、白、灰也是客家女服饰主要采用的颜色,服装材料早期多使用棉布或者麻布,结实耐用。
朴素的服饰是客家女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直接体现。客家女性有着坚忍自强、历难弥刚的精神特质。南方山区生存资源匮乏,迫使男人外出经商甚至漂洋过海。而留在家乡的妇女遂成为一家之长,独立挑起了生活重担。她们边干活边唱山歌,悠扬的歌声回荡在美丽的风景中。
如今,50岁以下的客家女已经很少将传统的客家服饰穿在身上了,年轻人也少唱山歌了。然而,客家女的精神却永久流传,女人们依旧挑起重担,不输男儿。年轻的客家女当起了服装设计师,将客家传统服饰加入现代流行创意,以蓝色、大襟、碎花边为永恒的基调,既保留了服饰传统的元素,又加入了时尚的元素。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2-07-0620位惠女造林护林40余载 荒滩筑起“绿色长城”
- 2012-07-0520位惠女造林护林40余载 荒滩筑起“绿色长城”
- 2012-04-19最美信使再展惠女英姿
- 2011-08-24“惠安古城行,体验惠女风俗”系列活动成功举办
- 2011-03-09“惠女情愫”大型诗歌音乐朗诵会上演
- 2009-06-24泉州召开全市文明办主任会议部署学习和弘扬“惠女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