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诚信建设平台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要闻 > 正文
惠女精神穿“新衣” 服饰变迁露肚脐意外成特色
http://wmf.fjsen.com 2012-08-26 09:20:54 来源:东南早报    我来说两句

  年轻一代的惠安女孩们穿着充满青春气息,与传统惠女服饰形成鲜明对比。

东南早报讯 在惠安的小岞镇,无论是行走在最热闹的街头,还是漫步在渔港码头,都随处可见头戴黄斗笠、披着各种花色头巾的惠安女。她们多数穿着浅蓝或深蓝色的短上衣、下身着灰色西裤或深蓝色布裤,多为中年以上的女子。而与她们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她们身边那些年轻的女孩们,她们不戴斗笠、不披头巾,多穿靓丽的T恤衫、短裤或者裙子,充满着青春的时代气息。

据惠安县小岞镇文化站负责人康美英介绍,如今日常生活中仍穿着传统惠女服饰的多数为35周岁以上、生活在小岞的传统惠安女,而多数“80后”、“90后”女孩从未穿过传统的惠女服饰。时代在变,潮流在变,惠安女的穿着也在变,不过记者发现,深植于她们骨子里的惠女精神,并未随着穿着的改变而消失。

惠女服饰逐渐简化

七旬老人才梳“大头”

“在过去,无论老人小孩,只要是女性,都穿着朴素的传统服饰。”惠安县李氏宗亲联谊会秘书长李银土告诉记者,“过去惠安女的上衣不像现在这么短,是自己织自己染的以黑色和蓝色为主的粗布衣,长至大腿,但其长度因滩涂作业的需要而逐渐被改短。”在头饰上,女子们在节日的时候就要梳上复杂的“大头”,“早前女子结婚时梳的大头,其宽度之大几乎令出嫁的女子无法轻松走出闺房,需要把头侧过来才能勉强通过”。而平时为了劳作方便节省时间,女子们就梳上简单的小头,即将头发扎成团绑于后脑,再扎上黑纱头巾。

惠女服饰一直在发生变化。1958年修建惠女水库,高强度的劳动和泥泞中作业的特点,促使惠女们开始改良服装。她们把衣袖和裤腿改短,戴上了可以防风防晒的头巾,斗笠也开始添加进传统服饰中来。长期劳作磨破了衣裳,手巧的惠安女们便在缝补过程中更新了许多衣服样式。

“惠女服饰一直在演变当中。如今的惠女服饰与过去相比已经简化了很多。”记者在小岞街头一家裁缝店看到,店中墙上挂着的惠女上衣,均为蓝色系的短上衣,斜扣,款式统一,唯有腰间的手工布扣颜色各异,店里的裁缝此刻正忙着帮两名60多岁的当地妇女量体裁衣。老板康丽花手中忙碌个不停,却仍微笑着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

传统惠女服饰从复杂到简单的转变,同样发生在崇武镇大岞村。

[1] [2] [3] [...] [11]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文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2-07-0620位惠女造林护林40余载 荒滩筑起“绿色长城”
  • 2012-07-0520位惠女造林护林40余载 荒滩筑起“绿色长城”
  • 2012-04-19最美信使再展惠女英姿
  • 2011-08-24“惠安古城行,体验惠女风俗”系列活动成功举办
  • 2011-03-09“惠女情愫”大型诗歌音乐朗诵会上演
  • 2009-06-24泉州召开全市文明办主任会议部署学习和弘扬“惠女精神”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