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砖:孝无标准,爱在心中
记者在网上《锐评论》第85期的“小浪调查”相关调查问卷看到,投给“全部做到了,是标准二十四孝子”这个选项只有8.6%,投票“只做到部分,继续努力”有76.3%,至于“有些根本做不到”的占了15.1%。另外,微博中一项名为“新24孝大家做到了几条”的投票显示:24条的占12.5%,21-23条的占6.3%。
网友们纷纷吐槽,许多网友认为新“24孝”的24条“标准”想要都做到很难,并表示孝顺没有确切的准则,只要自己心中有孝顺的心,处处就是孝顺的表现。
微博网友“上官飞燕LG”说:“我觉得孝顺重点不在于这24项行为,而是心,有一颗孝心每时每刻的行动都是孝行,都在尽孝。”同样,“与光狂奔”认为遵不遵守也没多大效果,这“24孝”算给我们提个醒罢了。
网友“陈楷高考2013”则认为:“孝不是形式,而是心中对父母爱的行动,只要能在自己有生之年别让自己后悔给父母的太少就可以了!父母老了,给他们一个问候,关心他们,让在远方的他们放心,自己努力学习,这些都是孝,孝不是挂在嘴边,而是放在心里的,爱他们,就让他们放心。”
专家:新规过于绝对化需变通
针对新24孝标准引发的讨论,记者也采访了福州金秋老人护理院院长顾志萍,她认为:“新的规定太绝对化了,而且有很多都是泛泛而谈,我想现在在快速发展时代背负巨大工作压力的年轻人很难都做到。”
顾志萍说道,“孝与不孝不是那么几个字就能说得清楚的,当然有一个紧跟时代发展的风向标也是不错的”。她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文化作为中国人一项基本的道德理念,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到绝大多数年轻人。
福建省老年人基金会常务副会长李宗明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规定,“老人也有自己的权利,学会上网、丧偶再婚等都是老人固有的权利,子女不仅不能干涉还要教导老人”。同时,他也表示,每个家庭、老人、子女的状况都不一样。“做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李先生认为,新24孝的内容值得提倡,但不能作为评判孝与不孝的标准。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2-08-20东南网事:新“24孝”出炉 我们还是孝子吗
- 2012-07-1860岁孝子为母当5年“车夫”
- 2012-05-29病重父想看杭州 唐山孝子取全部积蓄带父母逛西湖
- 2012-05-28“独腿孝子”拾荒多年奉养老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