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经常与父母共度、亲自给父母做饭、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8月13日,由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新版“24孝”行动标准,不仅包括“教父母学会上网”、“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等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的行动准则,还包括“支持单身父母再婚”、“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打开父母的心结等”涉及精神与心理的内容。(8月14日《新京报》)
古话说:“百善孝为先”。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一书宣传孝道,“二十四孝”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千百年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如今,新“24孝”标准出台,与传统的“24孝”相比更简洁易懂,更贴近实际,不仅包括“教父母学会上网”、“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等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的行动准则,还包括了“支持单身父母再婚”、“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等突破传统观念和体现心理关怀的内容。
仔细揣摩这次提出的新“24孝”行动准则,其涵盖的内容更多地关注了“孝”的深层含义和精神层面。应该说,在物质生活较为富足的今天,社会各层面对“孝”字的解读已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子女对父母尽孝,不仅仅局限于满足老年人的物质需求,为他们提供经济上的供养,而应该更多地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社会不断进步、经济日益发展、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的今天,我们很多年轻人却忽视了这一优良的传统。目前,我国多数家庭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离家后,造成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老年人心理逐渐发生老化,常被失落、孤独、焦虑等情绪所笼罩,从而导致老年人的身体免疫功能的降低,为疾病敞开了大门。身为儿女,应该养成在情感上和理智上体贴父母的习惯,即使“离巢”,也要增加与父母的联系和往来的次数,以避免父母家庭“空巢”综合征的发生。
新“24孝”更关注子女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它如同一面道德的镜子,在它的倡导、提醒和潜移默化下,我们必将构建起一种顺应现代文明的孝敬文化,让更多的老年人获得幸福。(赵媛)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