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科研不以“论文”论英雄
要科技创新,离不开科研。但有一些人,搞科研,常常以拿课题、写论文、报奖励、评职称、套待遇为导向。
这不是厦门想要的科技创新。
“要看实际贡献、实际效益,而不是‘关在大楼里’出论文、评职称。”在昨日的分组讨论会上,于伟国认为,科技创新,关键是与经济紧密结合,不要以“论文评比”论英雄。
目前,在海洋研究上,厦门正在加快筹建南方海洋研究中心,拟充分发挥厦大、海洋三所、集大、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等资源优势。
“未来,这个研究中心是否成功的标准,并不取决于它是什么‘成分’、叫什么名字。”于伟国说,能不能真正把海洋产业经济搞上去,才是检验的标准;如果变成书院式的,行政化、书院化,那不叫成功。
当中科院城环所副所长陈天雄谈及做大做强环保产业链时,于伟国马上插话,这很好,就是要“产学研”一体化,关键还是要产,而不是看数据。他嘱咐,城环所里有不少优秀的科研成果,要尽快探索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路子。
谈服务让“厦门服务”叫得响
目前,厦门的机场、港口等,没有自助通关,通行效率受影响,但其它不少大城市已具备。
厦门边检相关负责人建议,尽快打造自助通关。但这需要硬件的投入。
“厦门如果没有,城市形象就落后了。”于伟国说,该快的地方,我们就不能慢下来。
这位负责人随即又建议,要把“厦门服务”叫响。这句话,于伟国点头认同。
他说,“厦门服务”,不仅有企业服务、口岸服务,更应该拓展到政府服务、整个城市的服务,“厦门服务,就是要打造最温馨、最高效、最透明的服务,厦门在这方面是有条件的”。
他以今年5月刚刚投入使用的市政务服务中心为例,称这是“厦门服务”的一个窗口。能到政务中心的审批,就要移到一个窗口来审批;在服务速度上,该快的要快,让办事周期最短化;在审批事项上,要不断减少,而不是一件小事就要一个个盖章审批;同时,能在网上办结的,就要放到网上。最终,让市民、企业等花最少的时间,办最多的事。
“如果‘厦门服务’能在全国叫响、引领,这将是最大的优势。”于伟国说。
责任编辑:陈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