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三
部分团购价格便宜质量难保
今年5月,早报推出了《68元四天三夜港澳游奇遇记》,记者通过某团购网站拍下了两份68元游港澳的团购券,结果在四天三夜的旅游中,不断遭遇强制购物,坚决不购物的记者最终被赶下了旅游大巴。
市民周先生也刚刚遭遇了一次团购“骗局”。“有一款耳机市场价格大概要1500元,微博上的团购价格只要150元。买来以后发现是非常劣质的假货,不仅没有外包装盒,音质也非常差。”
餐饮团购中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也很突出。“分量不对,比原价消费的菜量不知道少了多少!”市民蔡小姐曾经向记者投诉团购某餐厅消费券后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比如菜量变少了,只能2人到场消费,3人到场就得加钱,消费必须预约,有时预约了一星期都没位置……
●应对:业内人士表示,团购走到今天,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团购网站的盈利点应该是放在未来的,前期的积累决定网站的未来。盲目低价促销而不管产品质量与网站信誉,势必将团购这一方式推入“尴尬之地”。消费者在参加团购活动时,必须选择有信誉的团购网站,不要轻信微博、论坛等发出的团购信息。此外,团购商品还可能存在商家自己刷出商品卖出数量的情况,消费者购买时应谨慎。
陷阱四
高额返利网站“诱惑”多
记者从泉州市消费者委员会了解到,近期,我市仍有部分市民加入异地网络购物高额返利活动,在投入资金后由于异地高额返利网站或违法被查处或经营者卷款逃跑出现“崩盘”而蒙受损失,如江苏“太平洋直购”事件、浙江“万家购物”事件等。
目前,仍有异地违法网站推出了诸如“消费养老型返利”、“消费慈善型返利”、“消费股权型返利”、“消费投资型返利”等所谓“新型返利经营模式”,通过“变脸”伎俩企图掩盖其涉嫌违法犯罪性质、规避相关法律责任、继续蒙蔽吸引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
●应对:据了解,非法高额返利网站经营者通常会租用异地甚至境外的服务器架设网站。网站经营者利用网上银行或网络第三方支付平台办理缴纳资金、返还资金流转,商品则利用物流公司配送。在一些案例中,消费者由于无法实地考察公司经营情况,往往轻信其在网站上“冠冕堂皇”的宣传而投入资金。由于违法高额返利网站的异地经营和流动经营,导致消费者异地维权成本更高,监管部门打击网络违法高额返利网站经营者难度也更大。
另外,违法高额返利网站交易往来情况只反映在互联网上,再加上网站经营信息不公开使得有关部门无处监督,消费者在返利过程中始终处于弱势,上当受骗后往往无处维权。
责任编辑:陈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