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泰县城乡环境整治措施实
去年以来,长泰县探索建立以“美、用、管、合、俭、富”为要点的长效机制,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一是“美”,即环境整洁美观。重点实施房屋立面改造、环境整治、景观绿化等工作,实现村容村貌整洁、道路通畅美观、环境宜居净化。立面改造方面,采用闽南特色、简欧风格的总体建筑格调,注重色彩搭配、线条运用、外墙装饰、平改坡等,打造白墙红瓦整体建筑风貌,实现房屋立面简约大方、雅俗共赏,与周边田园、山体、水系、路网融为一体、浑然天成。环境整治方面,发动群众清理房前屋后垃圾、堆放物,自觉维护环境卫生,推行垃圾分拣,分类处理,集中堆放,集中清理,保持干净整洁的生产生活环境。景观绿化方面,组织实施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等“四绿”工程和“四旁四地”绿化,做到点、线、面结合,乔、灌、草搭配,达到四季树常青、全年花不断的效果。
二是“用”,即设施实用利民。注重配套设施的实用性,以群众所需、产业发展为出发点,加快完善各类配套设施,推动产业发展、群众幸福、社会和谐。重点完成一批农村幸福园建设,改善农村五保户、无房低保户等困难家庭的居住条件;修建门球场,为老年人健身提供良好条件;新建农村戏台、书屋,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良好平台;拆除旧仓库建设农贸市场,解决多年路边市场弊端,以一批民生项目建设,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如岩溪镇上蔡村创新建设慢客村,各类配套设施严格按照慢客村定位来规划布置,先后修建乡村公园、绿道、慢道等设施,群众享受上了城市里的休闲养生、健身娱乐场所,成为“田园风光优美、生态景观雅致、城乡绿化一体”的生态新村。
三是“管”,即管理科学长效。注重环境长效管理,加强日常监控,定时间、定路段、定人员、包责任、强督查,推动整治由道路小巷向庭院延伸,单村向连村延伸,初步建立环境管理运作的科学化、长效化机制。管理上,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完善村规民约,细化垃圾处理、污水排放、公园绿地、公共设施等长效管理办法,以制度规范行为。人员上,组建设施维护、渠道管护、绿化养护、垃圾收运、公厕保洁等队伍,实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抓,保持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经费上,采取“一事一议”的筹集办法,最大限度减轻群众负担,保障运转经费。监督上,加快村庄规划编制,强化村民住房新建、扩建、改建的监管,强化村民参与监督制度,从源头制止抢建乱建等行为,促进各项管理机制落实到位。
四是“合”,即群众支持参与。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尊重群众意愿,最大限度扩大社会参与面,实现民心民力民资的最大凝聚。组织县镇村三级干部深入基层,进村入户、进企入厂、进校入班,为群众解答各种问题,消除各种顾虑,使工作深入人心、氛围浓厚、群众理解。工作推进中,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全方位、多角度、高密度报道工作成效,展示房屋立面改造、景观绿化、环境整治等城乡新面貌,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群众热情得到进一步激发,参与率和支持率不断提升。
五是“俭”,即改造节俭节约。坚持有机改造、绿色改造,不大拆大建、大挖大变,能省则省、能简则简、能用则用,做到人尽其才、财尽其力、物尽其用,让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发挥最大的效用。在房屋平改坡上,采用新型环保材料,既节省资金和工程量,又美观大方,体现闽南特色。在立面改造上,实行以奖代补、以干得助的方法,最大限度减轻群众负担、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实现节约、快速推进。景观绿化上,成立乡镇绿化办,自主规划设计、自主采购苗木、自主种植管护,突出本地特色花草树木、经济作物的保护保留,种植黄花菜、丝瓜、香蕉等经济作物,既小投入,又有经济效益,体现自然天然的田园风光。
六是“富”,即群众增产增收。以促进群众增收为最终落脚点,将城乡环境整治与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结合起来,延长经济产业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拓展花卉产业。注重生产规划引导,出台扶持发展政策,鼓励群众种植现代花卉,下派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种植管护,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乡村旅游。将花卉产业、田园风光、生态资源等优势资源与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结合起来,丰富休闲采摘、观光度假、生态体验等旅游内涵,培育一批田园风光游、十里花卉游、慢客休闲游等特色旅游项目,繁荣发展第三产业,增加群众收入。
(长泰县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