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人走过,看一眼都是好的。”香港的戏剧理念、观剧氛围、鉴赏能力、政府的扶持力度可资借鉴
中国戏曲是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体系中唯一存活至今的艺术,家底丰厚,精美,传神。香港“中国戏曲节”每年举办一次,其办节理念很“单纯”,很清晰:每年6月至8月,集中一段时间把中国戏曲的各个剧种慢慢引入香港,介绍给观众。不仅是京昆大戏,一些不为人知、甚至濒临失传的地方戏,也得到扶持。香港文化部门认为,我们有那么好的传统,那么多的家底,一定要好好经营,让更多人知道;传统戏曲有两三百种,我们能做多少是多少,戏曲是活态的文化记忆,是浸润中华民族几千年不衰的精神园林,延续了戏曲的血脉,就是记住了我们回家的路——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
在具体的戏曲推广方面,香港做得很平民化,票价低,水准高,活动多,重视戏曲氛围的营造和戏曲生态的改善。现在,香港的戏剧观众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听戏赏曲日益成为香港大众的日常生活方式,这成为戏曲发展持久的重要的支撑。
记者:与20年前相比,透过这次演出,可以看出香港的戏剧理念、戏剧推广、观众的观赏水平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为内地带来哪些启迪?
李明珍(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高级经理):中国戏曲节是由香港特区政府直接参与并通过非营利机构进行运作的活动,全部资金都由政府投入,不以票房赢利为目的,所以票价很低,吸引了很多观众。于魁智、李胜素演出的《贵妃醉酒》、《打金砖》、《野猪林》是此次戏曲节上最好的剧目,最高票价才350港币,最低100港币,老人和学生半价,这样大家都能买得起。估计票房仅可以收回戏曲节成本的两到三成。
戏曲节的宣传动手早,气氛造得足。提前一年做计划,提前3个月发布消息、开票。主要街区、地铁公交车站,都张贴了大幅海报,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都对演出的剧目、剧团、剧种、演员做详细介绍。此外,在香港,看一场演出往往有很多附带的免费节目,如表演前后的艺人谈,演员清唱示范,与观众互动对戏等,有兴趣的观众只要登记一个邮箱,就会收到此类活动的通知。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