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化驿站 > 正文
应接不暇:古代中榜学子的宴请聚会
http://wmf.fjsen.com 2012-07-31 17:58  倪方六 来源:羊城晚报    我来说两句

现代同学聚会流行AA制消费方式,古代也是这样。及第学子聚会,很多情况下都是每人出份子,即“醵钱”。“醵”字本义便是凑钱喝酒,聚会时甚至连酒具都是自带的。

与AA制稍有区别的是,有时份子钱并不是平均分摊,比如状元等排名靠前的学子,份子钱可能要多出一些。

唐代著名的闻喜宴,是新科进士参加的第一个上规模的聚会,又叫“敕下宴”。在礼部放榜后、敕令发下来的当天举行,地点选在长安城内皇家园林内的曲江池。

闻喜宴最初便是及第学子凑钱喝酒,所以宋人高承在《事物纪原》解释此词条时称为“醵钱于曲江”。虽然是学子自己凑份子聚会,朝廷也会有所表示,如在晚唐时期,皇家会赏赐宫廷美食,“赐进士红绫饼各一枚”。

到了后唐明宗李嗣源当皇帝的五代后唐时,凑份子吃闻喜宴的现象才发生改变,天成二年(927年),及第学子聚会不再“醵钱”,吃喝开始由朝廷埋单。据《旧五代史·唐书》记载,“新及第进士有闻喜宴,逐年赐钱四十万”。

宋代继承了后唐的做法,新科进士聚会也不要学子凑份子,赐钱更多。据宋人王栐《燕翼诒谋录》所记,熙宁六年(1073年)三月,赵顼(宋神宗)赐给进士“及第钱三千缗,诸科七百缗”。

到元佑三年(1088年)三月,宋哲宗赵煦赐钱又有所增,“诏复增进士钱百万”,并赐“酒五百壶”。

科举及第学子的宴会活动有很多。在唐代,与闻喜宴相呼应的是“关宴”,这是新科进士在京城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聚会。因为也在曲江一带举行,故又称“曲江关宴”,或“曲江会”。

关宴的费用则全是学子自己掏,朝廷没有一点赏赐。这相当于现在同学之间的告别宴会。吃了关宴后,大家便各奔东西、各赴前程了,因此关宴又被称作“离会”。

虽然关宴是自掏腰包,但并不需要自己张罗,一般由相当于现在公关公司性质的“进士团”操办。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