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化驿站 > 正文
讲述:抗日那年月,我是武工队队长
http://wmf.fjsen.com 2012-07-31 18:01   来源:天津日报    我来说两句

当八路历险老乡家

我的老家,过去叫晋察冀边区第八区大杨庄村,属于定北县,现在叫定州市。

我爸爸是村里的教育主任,管小学的村干部,也管收公粮,其中包括帮着八路军收公粮。我们村不算大,200来户。自己家8亩,租地主8亩,一共16亩地。

家里就我一个闺女,还有哥哥和弟弟。我爸爸管小学呀,我想上,他就让我上了。那个年头,妇女地位很低,上学的都是男孩子。学什么?桌子上摆着《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怕日本人突然去了,摆样子。口袋里掖着个小本子,棉纸油印的,上面写着“你我他,都是中国人。中国人,爱中国。中国人,打日本……”我们念这个。唱歌也是,我们唱:“儿童,我来打仗,我来打仗,儿童和大人一样。我来打仗,我来打仗,中国的儿童绝不投降……”

我有个叔伯哥哥,在阜平那一带干印刷,印人民币,那会儿,叫晋察冀边区币。他比我大六七岁,他回家来说那边的事,我特别好奇,最多也就十三岁吧。我说,哥我跟你去看看。他说,行。这事不能让爹娘知道,知道肯定走不了。我就偷偷跟着他走了……把爹娘急坏了。后来,他们猜出来了。我到那一看,一排房子,有机器,咣当咣当,干活的人忙活不过来,人手不够。我从小爱干活,就帮着把印好的钱晾上、码好,送过去剪整齐了,再捆成捆儿。

那天,哥哥跟我说,你就跟着大姐姐吧。一个比我大的女兵。她给我穿上军装,灰色的,衣服大呀,到我膝盖这儿。领着我去干嘛?煮苇子棍儿。苇子中间是空的,锅里放上水,烧柴火,煮开了,一锅一锅地煮。还做小棉被儿,用线缝上,把装开水的铁壶包上,里面的水不凉。

打仗了。让我们趴在村口那等着,前面枪炮响。一会儿抬过来一个,又抬过来一个,到跟前喂他水去。伤员一缺水,到后边医院就治不了了。冬天,多冷啊,就在村口等着,知道苇子棍儿和铁壶是干啥用的了。黑灯瞎火的,这个村那个村的跑,跟着部队走呗。那会儿打仗,就是东奔西走,游击战呀。

一天,鬼子突然把我们包围了。我也害怕,不知道怎么着。有个像你这么大岁数的人,姓孟,他就领着我,把我交给村里一个大娘,说你就听大娘的。听就听吧。我身上没有枪,有俩手榴弹。我就躲大娘家了。敌人挨家挨户查呀。大娘拿了一身女孩衣裳,让我换上。她把我的军装裹着砖头,给扔井里了。我心疼,也不敢说。大娘说,谁要问你,你就说姓窦,叫窦秀琴,给我改了名字。这个名字救了我的命,记得特清楚,到现在也没忘。

说不上害怕,我紧张呀,怎么办?忽然看见她家有个织布的机子,你看电影《苦菜花》,那里边不是有织布的机子吗?跟那个一样的,家家都有。我12岁就学织布,就坐那机子上织布去了。进来人了,不敢看呀,就织布。大娘迎出去,敌人问了一通,走了。大娘有3个儿子,秀琴是她闺女,上她姥姥家去了。

敌人走了以后,他儿子套上个大车,把我送到另一个庄子上。这个庄子又把我送到另一个庄子,一个庄子倒一个庄子,倒来倒去,把我给倒家去了。我跟做梦似的。后来我才明白,那叫“沿村传送”,没找到部队,把我送家去了。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