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市民魏先生见一女子包被抢,就追上去帮忙将包夺回,可女子连谢谢都没说就离开了。目睹这一切的12岁儿子拉着爸爸的衣角说:“以后不要多管闲事了。”儿子称,“我很敬佩老爸的行为,好心帮别人,最后人家连谢谢都没说,太不值得冒险了。”
魏先生见义勇为,本是一件好事,但他的善举没能换来被救女士的一声“谢谢”,反而让年幼的儿子为自己不值。从舆论来看,对此事件的看法大抵分成两种。一种是《说声“谢谢”有多难?》,针对被救女士没能及时道一声感谢“批评”一番,特别要在未成年人前做好表率,用实际行动感染下一代,使其学会“知恩图报”。另一个种是《助人不求感谢,正能量唤醒社会希望》,把魏先生见义勇为、不求感谢的行为好好表扬了一番,并把他的这个行为戴上了“正能量”的高帽子,希望以此感化未成年的下一代。无论是“批评”被救女士,还是“抬高”魏先生,这些评论的目的都点出了关系下一代成长的重要性,希望孩子们能在“道德”的感染下茁壮成长。
至少从众人的评论可以看出,当前主流价值观并没有变,人心依然向善,希望这个世界上的好人好事越来越多。那为什么做好事变难了呢?从以前的“南京彭宇案”,再到近期的《扶摔倒老人反而被讹》等诸多报道里可以看出倪端,不是我们变“坏”了,而是做好事的成本变高了,人们做好事前都得掂量一番。错过了很多可以做好事的机会,多出了向“小悦悦”这样让人痛惜的惨剧。
在魏先生的案例中,12岁小孩的一句“太不值得冒险了”也恰恰道出了普通人对于做好事成本的思量。其实人性本善,“助人为快乐之本”更是我们的优秀传统。当做好事需要一定的成本时,人们很自然的需要掂量下自己。连“谢谢”没有得到,这样做该让年少的孩子觉得多不公平?
原本在孩子眼中,做好事本该收到众人的赞扬,但当这样的反面典型一次次伤害孩子纯真的内心的时候,还有多少孩子会选择坚持自己原本的善心?
我们为魏先生这样的善举叫好,为孩子有这样的“模范父亲”而高兴。当激动和争辩过后,我们还需要思考,为了孩子的成长,为了社会的文明进步,如何向那些做好事还要付出成本的病态意识宣战。弘扬善举,惩恶纠过,善良的种子才能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直至成为栋梁。(孙思)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