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着力“四注重”,全力提升未成年人综合素质
注重在品德养成上下功夫。学校以行为习惯教育为抓手,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结合学雷锋活动日、清明节、母亲节、教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特殊、传统节日开展了为孤寡老人送温暖活动,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大扫除、陪老人聊天,帮老人洗衣被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组织学生到英雄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地瞻仰英烈、倾听英烈事迹、为英烈扫墓,培养学生爱国热情;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开展拾稻穗活动,到学生劳动基地参加劳动,让学生体验劳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在母亲节、教师节开展为母亲、教师送一张贺片或一支鲜花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开展社会公益等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注重在学业指导上勤耕耘。生活教师与晚自习教师一道负责做好照管寄宿生、留守孩课外辅导、作业检查,培养他们良好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温馨”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留守流动儿童做到“四个多”,即多提问、多答疑、多检查、多表扬;落实“四个环节”,即发现进步、表扬转变、树立典型、感染后进,积极为留守流动儿童营造温馨的成长环境。
注重在兴趣培养上出实招。学校注重针对学生的兴趣组织开展体育运动会、歌咏比赛、演讲大赛和举办各种晚会等丰富有益的活动,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采取“一帮一”结对子、“爱心家长”、开展“爱心资助”等有效措施,使留守儿童“心留”在学校,对老师、同学信任,对学校产生依赖感。开展“牵手留守儿童”活动,鼓励学生互爱互助,以宿舍为单位建立“留守儿童”互助小组,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帮助。
注重在长效管理上建机制。明确生活教师与生活辅助员的主要职责。生活教师主要负责寄宿生、留守孩日常生活管理,指导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加强心理情感的沟通,负责与寄宿生、留守孩及其监护人的联系。建立一卡三簿一手册(即:学生基本信息卡、学生成长记录簿、谈心记录簿、课外活动记录簿、幸福成长工作手册)。
责任编辑:陈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