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方地区出现强降雨,多个城市出现积水、内涝,再现“海景”。首都北京21日出现的强暴雨为61来年最大降水,有市民称“开车像开船,街上能游泳,互助很温情”。
法国作家雨果在《悲惨世界》中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不过,当我们转过身来打量现今暴雨下的城市时,文学的浪漫瞬间就消失殆尽。因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诸多“城市良心”现出了原形:残缺、锈蚀、滞后。这恰好又应验了龙应台女士说过的一句话:验证一个国家和城市是否发达,一场雨足矣。
“逢雨必涝”、“雨后习惯性瘫痪”,似乎成了一些外表光鲜亮丽的现代化城市在劫难逃的宿命。一项调查显示,在4014名受访者中,有65.9%的人确认,自己所在城市降雨积水情况严重。住建部调查亦表明,2008年—2010年全国62%的城市发生过城市内涝。频频发生的城市内涝,是城市之殇,更是民生之痛,它不仅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还造成许多不可挽回的生命财产损失。
现代化的城市屡屡变身为“水乡泽国”或者“东方威尼斯”,极端气候固然是罪魁祸首,但钢筋水泥森林下的排水系统却也难逃其咎。由于城市规划的不足,“重地表、轻地下”现象严重,使得现今许多城市的排水管网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化进程,更严重滞后于“地面上的增长”。这跟一些城市规划者缺乏远见有关。
呵护“城市的良心”、解决“地下的欠账”、关注“隐性政绩”,既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也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内在要求。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不能继续局限于事后的修修补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该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着眼长远、统筹规划,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地上”和“地下”同步发展、协调发展,不出现“两张皮”、两种景象、两种速度等“金玉其上,败絮其下”的不良现象。
另一方面,不论是建设完善城市的排水管网,还是解决“逢雨必涝”的城市顽疾,都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牵扯到规划、水利、交通等诸多单位和部门。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建立起一套高效、便捷、顺畅的沟通协调机制,步调一致、形成合力,而不是各行其是、各自为政。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避免急功近利、盲目决策,并建立行之有效的考评和问责制度,强化规划的实施。
城市的地下世界,是城市文明的另一个维度,见证的是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和良心。呵护“城市的良心”,其实就是在呵护城市文明和市民的幸福生活。(陈尧)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