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后县社区西湖国际小学附近正在进行小区改造。大清早,唐永燕便带着社区工作者来到现场帮忙,党员志愿者也赶来帮忙协调纠纷、维护秩序。改造项目开展得十分顺利。
这是后县社区充分利用“135”党建工作模式帮助处理社区事务的一个缩影。据了解,随着“135”党建工作模式在鼓楼区军门社区试点成功后,不少社区主动上门“取经”,该模式快速在全市得到推广。
为了让这一先进模式惠及更多群众,市委要求今年10月底前全市475个社区实现“135”党建工作模式全覆盖。
一个新模式探出一条新路子
在工业化、城市化“跨步”前进的背景下,社区成了“全息微缩社会”,居民由过去单一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如何推动社区科学化管理?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军门社区率先探索“135”党建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来推动社区管理创新,实现社区管理科学化。
“1”是围绕强化社区党组织核心作用这一关键,打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党组织网络。所谓“纵向到底”,即党委建在社区、党支部建在小区、党小组建在楼院楼栋的“三级”核心网络建设。所谓“横向到边”,即由社区党委牵头,以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共同需求为纽带,与辖区单位党组织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建立健全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制;同时将党建网络延伸至周边的集贸市场、商务楼宇、商业街、行业协会、工业园区等七大城市经济组织,形成“1+7”的党建网络格局。
这一措施使社区党组织核心作用得到强化,把党的活动渗透到居民小区的每个角落,让党的声音畅通到社区的每根“毛细血管”里,使得社区管理主体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党员参与社区管理由“无压力”向“有责任”转变,社区管理机制由“独立体”向“联合体”转变。
健全的党组织网络充分盘活了社区的资源,激发了党员和居民的活力,社区组建起专职工作者、党员和志愿者3支队伍,明确他们的角色和功能定位,构建起完善的服务体系。建立起共同参与组织、民主管理监督、基本建设保障、服务居民群众、党建责任落实等5项机制,为实现“美在社区、爱在社区、乐在社区、安在社区、和在社区”奠定基础。
福州市行政学院教授游伯笙等专家认为,党的工作重心持续向社区基层下移,可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结构的契合,可以全面提升党在基层组织的整合能力和动员能力,加强党建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源泉。
“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充分调动起军门社区的资源,为社会管理创新注入动力,取得卓越成效。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