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热评 > 正文
向时代“最美”的行动者致敬
http://wmf.fjsen.com 2012-07-16 16:31  吴郁德 来源:中国文明网    我来说两句

在一个“最美”和“最牛”泥沙俱下的转型社会,在一个“最好”与“最坏”交织呈现的复杂时代,我们面对更为深刻的价值选择,道德答卷就这样沉甸甸地摆在我们面前。是缺德、失德、轻德,还是重德、崇德、行德?“最美者”的身影从未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视线,每一个富有正义感的生命千钧一发之际做出的“最美”选择,都已超越了一己得失的考量,遵从崇高道德律令的召唤,给道德答卷呈现了一个高尚的答案。一点光亮,可以烛照人间。面对危险、危急、危难时刻的考验,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用行动续写厚重的民族精神,汇聚成荡气回肠的人生壮歌,他们用“最美”的行动证明,这个时代,并不缺少高尚,更不缺少对高尚的守望。

(三)马克·吐温说: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感到,聋子闻到。

爱,没有疆界;生命,超越民族。人类在多样化文明之上还存在着共同的价值核心,一部人类的思想史从未遗忘对真善美的浓墨书写。孔子说:“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几乎与孔子同时代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也主张:善是最高的德性。这些中西方道德教育思想的奠基人,在面对各种社会危机时,不约而同地把道德作为挽救社会的方法,形成人类道德教育思想体系的逻辑起点,在中西方薪火相传,关照着人类生生不息的价值追求和终极关怀。

康德说,道德理性具有绝对价值。在世界的横轴上,尽管人们年龄不同、经历各异、肤色有别,但人们看到的是同一种精神、同一种信念、同一种理想,这就是高度的道德共识,真善美一直是人类普遍的价值认同和共同的精神信仰;在历史的纵轴上,见义勇为、乐善好施的善行自古就是君子侠士恪守的行为准则。从上世纪60年代“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到80年代大学生张华勇救跌入粪池的老农,从90年代见义勇为青年英雄徐洪刚,再到近些年来涌现出“最美者”,无数人书写的真善美的道德案例,标注成珍贵的民族记忆,熔铸为民族复兴的里程碑。这种精神穿越千年,跨越万里,走过峥嵘岁月,见证历史沧桑,融入时代精神,永不过时、永不褪色、永不调谢。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