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择:“搬出来是希望儿女们肩上的担子轻一点儿”
在永安市林业新村旁,一道围墙围起两座欧式粉红色三层小楼,围墙上写着几个大字——永安市老年公寓。
1日早上9点,盛夏的阳光已有几分刺眼,中间的绿地空无一人。走进大楼,六七个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正在楼梯口大厅处闭目养神,时不时相互轻声聊上几句。
“打牌咯,二缺二。”在二楼的活动室里,赖国兴和蓝千金老人正招呼着牌友们过来打麻将,桌上的麻将牌已经码齐了。
趁着牌局还没开始,记者与他们聊了起来。
“一个月才900多元,有人照顾饮食起居,吃得香睡得香,有人陪我打门球玩牌打麻将,日子过得相当舒心。”78岁的赖国兴是三明一名退休教师,说起话来条理清楚。他打趣说,在老年公寓内他年龄不是最大,资历却是最老。
赖国兴膝下有2女1男,各自成家立业,退休后的他就近住在三明的女儿家中,女儿女婿又要上班又要顾孩子和老人,忙得团团转,赖国兴本想帮着买买菜接送外孙,可由于没有电梯要爬6层楼梯才到家,很快便心有余而力不足。
2003年,永安老年公寓还没正式营业,得知消息的赖国兴赶紧跑过来参观。一看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回家第一件事就跟儿女们说要住到老年公寓去。
“我们兄弟姐妹几个能养活你,没必要去住老年公寓,再说这事给街坊邻居知道了我们怎么见人啊?”这一想法立即在家里引起轩然大波。
当年10月,赖国兴对儿女劝说不为所动,成为第一批入住永安老年公寓的“元老”。
“时间过得真快,已经十年了。”其实,当时的赖国兴经历了一番“艰苦抉择”:谁不希望退休了可以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可儿女们正是干事业的时候,搬出来住,最大的希望就是让儿女们肩上的担子轻一点儿。
由于有着类似的经历,赖国兴的选择让81岁的蓝千金心动。为了说服子女让她住进养老院,她还赌气一个人跑回上杭老家住了好几天,最后儿女们才勉强同意。
如今,赖国兴和蓝千金的儿孙们有空就来老年公寓看望他们,也时常劝他们回家住,可得到的多是这样的答复:“有空来看看我就行了,你们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我在这里挺好。”
永安市老年公寓主任黄维武介绍说,这家三明首家养老机构采用公办公营模式,成立之初,不少人认定它将成为民政局的一个“大包袱”,现在看来,随着社会需求和老年公寓知名度的提高,老年公寓不仅没有被社会冷落,反而“一床难求”。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