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跟公司签订的协议,在公司有收益的情况下,林石艳每年每亩地可以获得3斤茶青的“分红”。这些茶青,他可以自己“处置”,也可以按当年的收购价卖给公司。去年,光5亩口粮田,林石艳就有了2250元的“分红”收入。
然而,让林石艳高兴的远不只这些。
土地流转发展农业,劳动密集性的种养业经营,需要大量劳动力,公司长期雇用农民工45人左右,阶段性雇工在200人左右。村民们忙完自留地上的农活后,就受雇到公司打工,家门口就能挣钱。这样的好机会,林石艳自然不会错过。
林石艳说自己每年挣的工钱不算多,但也有4000多元。原本一年收入2万多元,这几年太子参行情好,自家种的2亩太子参收入在1万6千元左右,加上5亩口粮田的分红,一年下来也有5万多元的收入,比原来翻了一番。
村里的林金全夫妇也很高兴,他们告诉记者,每年除了自己种太子参收入3万元左右外,为公司打工也可以挣8000元以上。“以前1亩地一年忙下来差不多5担稻谷,也就500多元,和打工收入比起来真的差很多。”
据泽晖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林良尧介绍,“公司引进工厂计件模式,每一项耕作程序都先制订标准,验收合格后付给工钱。1亩地可以种植4000多株茶苗,一天就基本上可以完成,工钱120元到200元,有些村民一年下来仅工钱就可以挣1万多元。”
入股分红,家门口打工收入颇丰,每年村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家乡的变化吸引了许多在外打拼的年轻人返乡。不到30岁的林国宝本来举家在石狮打工,去年他开始回乡种太子参,同时也给公司打工,一年下来净挣5万多元,是在石狮打工时的2倍多。
土地流转,给岭后村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荒山变竹林、贫地变茶园,岭后村的农业从单一走向了多样,目前已经形成乌龙茶1000亩、中药材500亩、毛竹1000亩、油茶1000亩的产业规模。原来的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村民看在眼里,乐在心头。
为了让公司早出效益,让自己多得利益,村民打工时积极性都很高,而且对怠工、慢工、偷工的现象敢于监督、揭发。 数字显示,岭后村人均收入已从2007年的3700元,提高了到2011年的7100元,增长了92%。
此外,这几年村里还先后完成了农用电网改造、有线广播电视、村办公大楼、群众休闲活动中心等建设,硬化了5公里长的村道,兴修水利设施2000多米,改造和新建人饮工程管道2600米,全面实现“五通”,解决了5个自然村饮水问题。
富溪镇党委书记谢立平表示,下一步将在全镇范围内推广岭后村的土地流转模式,建立土地流转平台,加强政策咨询、指导和服务等多项工作,确保该模式在富溪镇生根、发芽、结果。
2002年以前,岭后村的人均收入在全镇11个村排名时总是“垫底”,但是到2011年时,岭后村已经位列全镇第三,成功挤进了前“三甲”。借着扶贫开发的东风,岭后已然成了“领先”。这个原本偏僻贫困的小山村,如今正蜕变成为全县扶贫开发建设新农村的样本和典范。
责任编辑:陈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