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救者的冷漠挑战道德底线
http://wmf.fjsen.com 2012-07-06 10:43 来源:光明网
我来说两句
“道德重构”,在时下已成坊间的共同呼声。但道德楼宇的重建,除了靠制度地基,更要靠个体道德践履的“添砖加瓦”。因为,道德构筑,需要你我他的身体力行,在公德的修复链中,没人能抽身其外。
7月3日17时,湖南娄底一家三口在孙水公园一条河里游泳溺水,路过的小伙邓锦杰闻讯下水救人。事后一家三口获救,邓锦杰不幸身亡。岸边围观的部分市民称,一家三口获救上岸后马上离开。有群众阻拦,获救者竟称“关我屁事”。(7月5日《潇湘晨报》)
这本是个温情桥段:一家人落水,路人搭救。不料,却画上凄然句号——救人者溺亡。更令人寒心的,是获救者的冷漠。一句“关我屁事”,将倨傲心态勾画无疑,也制造出深沉的道德伤痕。
见义勇为的小伙邓锦杰,以舍己义举写就了一段有长度的人生。在从“旁观者”到“救人者”的切换中,他义无反顾。那一滩急流,吞噬了他的性命,却无法给他的道德书写画“休止符”。个体人格的完善,也烘热社会的道德温度。
“平凡的人,给我们最多感动”,吴斌、邓锦杰们,一瞬之间的格调升华,恰源自内心的价值持守与德行积蓄。也是他们,阐释了个体热量与道德修葺的关联,传递了一种无关口号化和蹈虚的善的价值。
遗憾的是,在这起救人案中,善的接力,在获救者的节点处戛然而止。他们获救后的事不关己之态,充斥着冷漠,这种伦理责任的回避,也迅即引起民愤。在现场,有群众阻拦;在网上,舆论也是一片痛斥。这无关道德捆绑,而是对基本的道德守则的吁求。
“关我屁事”的冷血言辞,打照着对生命的无敬畏。就算邓锦杰不是与自己命运牵连,一个正常人的逝去,都应被我们痛悼,而非毫无痛感地走开。更何况,在“救人—被救”的境况链条上,被救者总是“欠人情”的一方。在我们的公序良俗中,常言道“滴水恩,涌泉报”,别人为你而逝,你怎可闭眼无视?
责任编辑:金婷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