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之乱 解锁几多难
http://wmf.fjsen.com 2012-07-05 09:06 郑轶 陈璐瑶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以钱择校,怎就管不住
想上好学校,不想花银子,就输在起跑线上了。花吧,上了之后,花得更多。这只是个开始。
(家长“yadl”)
文件上“叫停”更需现实中“执行”,堵死择校费“大门”亟待法律武器
背景:择校费,最早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此后演变出捐资助学费、赞助费、借读费、教师慰问费等多种名目。除择校费外,家长们还要付出人情费、中介费等。而这,还是建立在“有关系”的基础上,“交钱无门”的大有人在。对此顽疾,国家多次治理,但禁令似乎未能遏制“以钱择校”的惯性。今年初,教育部等制定《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几乎所有以钱打通的升学路径都被“点名”叫停,但收效如何,不得而知。
杨东平:关键看地方政府能否敢“动真格的”,是否真正依法行政、依法治教。要真正令行禁止,必须建立教育行政问责制。比如北京,义务教育阶段的违法违规现象几乎从未得到认真的查处和追究。
程方平:国家往往只有文件上的“叫停”,政策怎么执行、有无机构负责、谁来监督,都处于缺位。教育发展多年,却没有《学校法》,如何约束学校?至于督导机构,很多形同虚设。更何况,督导机构属于教育系统,自己监督自己。我们可以扩大监督队伍,让退休教师、民主党派、社会人士都加入进来。
洪明:国家虽然增加了教育投入,但总体经费仍不足,一些好学校通过择校费来改善办学经费和教师福利。现在国家规定捐资助学和招生不能挂钩,但也没关死择校费的大门,有可能转入更隐蔽的方式,比如达成口头协议、通过中介、或转入黑市。监管学校,应该发挥职能部门和社会舆论的作用,比如设立家长委员会,还要靠地方政府和执法人员,某些利益集团则要靠道德自律和法律他律。(郑轶陈璐瑶)
责任编辑:金婷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