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之最烙兴化府印记 文物普查掀莆田前世今生 2012-07-04 08:13 黄凌燕 马俊杰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
莆田古称“兴化”,文物普查一次次“地毯式”的搜索,唤醒了沉寂已久的兴化记忆。 |
在东峤发现大范围清代盐民“豪宅”
最稀奇
小村镇惊现盐民“豪宅”群
游国鹏曾在莆田市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队担任队长,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秀屿区东峤镇发现的一处清代盐民住宅群。这片住宅共有16座。文物专家认为,出现这么集中这么大范围、且具备清代古民居典型的匠作手法的盐民住宅,目前在全国还是首次发现。
游国鹏告诉记者,古建筑群三五幢一落,盐民住宅座座翘脊飞檐,雕梁画栋,红砖贴墙,外墙还贴有石砌的莲花图案,若没有相当的财力,是无法做到的。当时村里有老人告诉他,住宅的砌基和贴外墙的石头都是通过海运采购而来,再雇人一块块肩挑到村里的,建筑的二道运输成本很高。
在历史记载中,古代盐民生活困苦。为什么清代莆田盐民能盖得起“豪宅”?记者了解到,宋代莆田的陈应功发明了晒盐法,自此莆田制盐的成本降低,产量增加,到了明代成了福建七大盐仓之一,而当时东峤则是莆田主要产盐区之一。据住户介绍,他们的祖辈当时是村里的盐田大户,发家致富后,相继在村里盖起了大宅子,形成了住宅群。
其它热图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