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文明风> 焦点图片 > 正文
记“土改第一村”元宝村党总支书记张宝金

2012-06-29 08:54   来源:新华网黑龙江频道   我来说两句
    用张宝金的话说:“做铅笔的元宝人少,咱得听市场的;参与的元宝人多,市场得听咱的。

在早会上,张宝金(右三)与村两委委员商量修路的事情(6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王建威摄

一面执政为民的旗帜——“有老爷子当家,是咱元宝人的福分。”

元宝村方圆大约2平方公里,张宝金每天都要在村里转上一遍,一天不转,心里就不自在。

元宝村将近2000口人,大伙一天见不着老支书,心里也不踏实。

多年来,老支书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村“两委”开晨会。

时间:夏天5点,冬天6点。

村部办公室的灯光就像启明星,迎来元宝村一个又一个新的黎明。

从土坯房到砖瓦房再到四层楼房,村委会地点一变再变,但开晨会的制度始终未变,30多年如一日,不分节假日。

“今儿我们打算沿黄泥河栽树。”村委会委员张子忠汇报说。

“不要栽杨树,长高了刮电线。哪怕多花点钱也要栽冬天也绿的樟子松。”张宝金叮嘱道。他同时细心地提醒,农民都讲究图个“吉利”,松树、梨树虽然好,但不能栽在村里,而要栽在村外。

这是不久前,记者在元宝村“两委”晨会上亲眼目睹的一个场景。

张子忠说的黄泥河,自西向东从村前流过。往年,这里一下大雨,河水就漫进村里,甚至淹到一些村民家的炕头。

70多岁的老汉牛显吉说:“旱季枯水,雨季又变成了满是污泥垃圾的臭水沟。全村男女老少,都盼望着能整治黄泥河。”

一定要根治河患。老支书召集村干部一合计,决定将黄泥河整治列为《元宝村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第一件大事。

2010年从夏到秋,不用村干部招呼,全村老少一齐上阵,为害多年的黄泥河终于被驯服,从此岁岁安澜不再肆虐。它静静地流淌着,给农田以灌溉滋养,也成为村里一个新的景观,成了村民休闲散步的地方。

走在村里平坦整洁的路上,电影《暴风骤雨》中赶大车的老孙头被地主家马车溅了一身泥的场景,不由地闪现在记者眼前。

“要说咱村从前的路,那真叫埋汰!赶上场大雨,穿上靴子都能被灌满。”

要修路,钱又成了问题。

虽说由集体和村民共同集资的决定已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但真到要掏钱的时候,村民们还真有些犹豫。

还是老办法,村干部带头把钱垫上,先把路修起来。

看着溜光的水泥道从自家门前经过,没交钱的村民自感不好意思,纷纷跑到村委会补交集资款。

张宝金说:“你拿什么心对群众,就能换回群众拿什么心待你。只要你做的是好事,即使群众当时不理解,慢慢也会理解。”

路畅通了,山变绿了,水清澈了,老支书的威信就像地里不断拔节的庄稼,更高了!

其它热图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