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6月26日讯 (通讯员 邓飚)流芳牌坊、红四军八大会址太忠庙、王阳明《时雨记》碑、文庙、丘逢甲师范传习所、紫阳书院、丁状元旧居……昨日,笔者走进上杭瓦子街,一处处历史古迹、古建筑与现代客家风格建筑和谐相融,相得益彰,为千年古邑上杭城魅力增色不少。
“瓦子街的成功改造成就了文物保护与城建规划和谐共进的‘上杭版本’”上杭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局长巫贞森说,“前几年实施瓦子街改造时,上杭县认为这些古迹、古建筑是城市的根城市的脉,为了保护它们,原本紫金南路通车直下改建成步行街道。”
旧城改造:为文保让路 为古迹空地
在旧城改造过程中,上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客家历史和文化的挖掘、传承,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采取“保护、修复、仿建”的方式,注意对珍贵文物遗迹实行原址保护、修复。这方面,上杭县城区瓦子街的改造建设堪称典范。
瓦子街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符号,街区文物资源丰富,不仅有流芳牌坊、红四军八大会址太忠庙、王阳明《时雨记》碑,还有福建省保存最完好、迄今已有787年历史的文庙和丘逢甲师范传习所、紫阳书院、丁状元旧居等古建筑。当年,上杭县临江镇紫金南路旧城区一期改造工程(即现在的瓦子街)的大片民房因修建时间久远,大都已经陈旧不堪。残破的房屋严重影响了城市总体形象,更日益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落后的基础设施和脏、差、乱的环境成为制约该片区迅速发展的瓶颈问题。广大居民要求对紫金南路旧城区进行改造建设的呼声很高,紫金南路小区改造工程迫在眉睫。
为改变旧城区面貌,上杭县委、县政府在1997年就把紫金南路小区改造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无法实施。为提高旧城区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味,2006年1月,经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把紫金南路建设与开发列入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紫金南路的改造,涉及多处文物,县委县府先后5次召开会议,专题讨论了其中文物保护的问题,形成了保护文物共识。上杭县人大常委会在审议县政府议案时也充分认为,紫金南路(瓦子街一期)建设工程,把改造与保护有机结合,“有利于弘扬历史魅力,彰显人文气质,聚集地方人气;有利于增强城市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对推进大城关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城区改造建设中,上杭县制定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加以保护文物:成立县紫金南路建设文物保护协调小组,对拆迁改造中所涉文保单位及文物点制定原地修复保护设计方案并加以实施;落实文物保护经费,增加城区文物古迹保护预算经费等。2011年元旦,历经两年多时间的改建,瓦子街顺利开街。当年,在瓦子街建设过程中,有关部门利用传统工艺修复、原址维修保护等方法修复了流芳坊、太忠庙(即红四军八大会址旧址)等遗址,使它们恢复历史原貌;对中共上杭第一支部旧址,选择了附近同期同样式建筑进行维修保护;“时雨记碑”原位于临江镇城东幼儿园内,记载明正德年间驻节上杭的理学家王阳明祈雨的经过,在瓦子街改造中,对其进行迁移保护后,按1:1的比例制作了新碑,并在新碑另侧刻王阳明简介,成为瓦子街的一大文化景观亮点。上杭县还在瓦子街旁依孔庙修建了古香古色的客家族谱馆,经过多年努力,如今这里成为了世界客家人寻根问祖的纽带。上杭县文化体育出版局副局长孙辉说:“上杭县一贯非常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特别是在旧城改造项目中,在项目实施前期进行大量的文物勘察,对所涉及文物,依法、依程序进行保护。如瓦子街改造中投入500多万元对流芳坊、太忠庙、中共上杭第一支部、丘逢甲师范传习所旧址进行全面改造。目前又投入30多万元对省保文庙进行编制维修方案。同时,在建设过程中,我们还对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的客家石雕、砖雕、木雕等古建设构件进行收藏保护。”“过去的老宅脏乱差人居环境恶劣,如今出门就是繁华的步行街,住进亮堂堂的新房心里特舒坦。”如今住在改建一新的瓦子街居民全都十分感激。
责任编辑:陈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