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6月23日报道:66岁的刘女士左眼玻璃体出血住院治疗一个月。出院后眼睛还不舒服,再到医院检查。一连检查三次,而医生没有检查就在病历上写上“同上”。最后实在是疼痛难忍,再上医院。医生诊断依旧“同上”,但她坚持照B超。这才确诊为“视网膜脱落”。为此,六旬老太趴着睡了三个月。
一个普通的病,只要医生有点责任心检查一下就可以确诊,而医生竟然四次给出了“同上”的诊断。而面对质疑,医院却回应:“不存在误诊一说”,是“有些医生缺失强烈的责任心”。这样的答复怎么让人信服?刘女士经历的可是四五个医生。这家医院眼科有多少医生,不会超过20人吧。这样的对比,“有些”就可以模糊处理吗?这还只是“缺少强烈的责任心”吗?如此打掩护,怎能掩盖医德医风的集体缺失?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刘女士也只是受了几个月的痛苦,医院也认识了错误。但是,现实中医院责任心的丧失却呈愈演愈烈之势。有少女切阑尾被切除卵巢的,有做鼻内窥镜行鼻窦手术后呕吐出一个8厘米长的塑料针筒的……更让人惊愕的是,前不久,两名患者在河北某职工医院先后猝死,而医院却辩称“有50%的误诊率很正常”。此言一出舆论哗然。
现在,医患纠纷不断,医生不负责可以说是主因。“误诊”不可避免,但是在医院都应该以降低误诊率作为自己的自觉追求。像刘女士遭遇的这家医院,诡辩的河北某职工医院,他们从心底里还有对患者的关爱心和责任心吗?为错误文过饰非,还何来医德医风?
医院要加强医生职业培训,切实提高医生医疗水平;但更要注重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使他们牢固树立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养成“以人为本”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要想让责任心在医生心里落地生根,医院就要细化制度,强化管理。管理不能只停留在“救死扶伤”之类口号式的“空对空”管理上,而应建立有据可依,有文可查的可操作、可量化的层面。今年,福建将以日常检查、问卷调查、患者反映、投诉举报、表扬奖励等作为参考依据,对全省每个医务人员进行医德考评。这可以说是医院在评价和管理医生方面的一个进步。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