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志愿者在行动 > 正文
用族谱搭起乡情之桥
http://wmf.fjsen.com 2012-06-21 17:40   来源:文明风    我来说两句

  收集谱牒资料达两千余部

  晋江市成立谱牒研究会以来,会员们走遍晋江,已收集2000多部族谱,编辑出版《晋江谱牒研究》会刊30期。

  征集当地的姓氏族谱资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周仪扬说,他们到乡村挖掘、收集资料时,一些群众认为谱牒是神圣的,不能轻易示人,这就需要他们多次做思想工作。而每次收集完族谱后,会员们还经常要一个人扛着几十本族谱回晋江,复印完后,再扛回去归还,其中最重的族谱有七八十斤。

  进行谱牒研究还需要恒心和毅力。研究会的会员们不管到哪儿都不忘收集谱牒资料。1999年,黄龙泉到新加坡探亲,还收集到了1000多本有关晋江人的历史资料和族谱。

  挖掘内涵促进故乡认同感

  谱牒是一种冷门的学科,年青一代大都只闻其名,不见其实,对谱牒的价值认识不够。为了使人们增进对谱牒的了解,晋江谱牒研究会还举办各种研讨会和展览。

  2008年8月,研究会与金门县宗族文化研究协会共同举办了“晋金族谱联展”。金门乃至台湾新闻媒体都进行了跟踪采访报道,一时轰动海峡东岸,吸引众多人前来参观查阅。在展出期间,金门的吴、陈、黄、赵等姓氏,先后发现他们的族谱能与大陆的族谱世系对接,从而引发了晋金两地的互邀探访,促进了两岸宗亲密切往来与联系。

  目前,晋江谱牒研究已举办了7场研讨会。台北学者张胜彦,每次都会认真阅读晋江谱牒研究会寄予的论文集,并认真地写好读后感,给予评价。

  这些研究会的老人们,本可在家中享受清福,过些更悠闲的日子,但他们却选择了谱牒研究,并乐在其中。

  如今,谱牒究会已有会员123名,55至70岁年龄段的成员最多,周仪扬说:“希望能找到并培训一批中青年志愿者,让谱牒研究后继有人。”

  了解更多海西志愿者风采,请登录福建文明风网站(wmf.fjsen.com)。

责任编辑:李琰之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