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思想道德频道> 道德评论 > 正文
让“托举”爱心成为社会常态
http://wmf.fjsen.com 2012-06-19 10:55  李龙 来源:广州市文明办    我来说两句

在6月14日举行的“守望相助,共建幸福社区”座谈会上,“托举哥”的真情流露,欧婆婆的朴实话语,让人们再次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情。

“典型”不是塑造的,而是社会风尚的真实客观反映,所以才有生命力。在不顾安危、勇于救人的“托举哥”身后,人们看到了闪耀在广州街头巷尾的人性光辉,看到了那些合力救人的一个个街坊;在欧婆婆“无人售报”15年的背后,人们看到了那些自觉投币的邻里乡亲。

爱心需要呵护,诚信需要土壤。广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从1990年至今,已表彰了4369名见义勇为的先进人物,因而才涌现出了类似“托举哥”、“凌志哥”等“好心路人”。事实上,广州在制度帮扶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呵护爱心机制,如向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发放补助金、慰问金,建立关爱道德模范的社会机制;大幅提高见义勇为奖励基金,并帮助解决就业,让好人有好报,让英雄流血不流泪……这些长效机制不但在社会上形成了崇尚道德模范、关爱见义勇为英雄的良好氛围,也激励了普通市民“勿以善小而不为”、争当平民英雄的道德善举。

而欧婆婆的“无人售报亭”则告诉我们,邻里“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是建立新型城市化“幸福社区”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社会进入到“陌生人社会”,以前靠“熟人情感”维系的单位大院式、村落式社区,遭遇了新型人际关系的挑战。如何维系新社区之间的人际交往,必须继续发扬“诚信互助”的精神,让社区不再是下班后回家睡觉的场所,而是邻里街坊情感交流、互助互信的大家庭,是幸福和爱心长驻的温情港湾。

“守望相助,共建幸福社区”是建设幸福广州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只要每个人都把“举手之劳”当作日常生活的常态,以“小善”积累“大善”,就会有一个个的幸福社区相继出现,幸福广州、幸福广东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李龙)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