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特别话题 > 正文
挣钱实在不容易——如何才能让生活更有尊严
http://wmf.fjsen.com 2012-06-07 10:25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合同工——

如果一直是编外人员,就没有发展前途

23岁的石杰在一家大型国企单位上班,但是,他从来不愿意表明自己的身份。他是单位的合同工:干同样的工作,工资却不及正式工的一半。

2011年,学习计算机专业的石杰大学毕业,费尽周折,终于在大城市找了一份工作。签劳动合同时,他虽知悉自己的身份与正式工不同,但他当时想,只要肯努力,就会有希望。

然而上班后,石杰发现,体制内、体制外,有一堵根本无法逾越的墙。

薪酬差别只是一个方面。管理中的差别,更无所不在。正式工,是白色的工作证,合同工,是黄色的证;正式工,能够到食堂吃自助餐,临时工,只能吃大锅饭……

在公司,身份不同,员工的医疗保险、社会保障也不同。有编制的员工至今还享受公费医疗;像他这样没有编制的合同工,要靠自己买保险……

石杰说,在单位内,如果一直是编外人员,进不了编制内,就处在社会边缘,没有发展前途。他表示,早晚要离开这份“没有名分”的工作。他想约上几个好友,开一家自己的公司,一起打拼、一起奋斗。

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用工双轨制,是伴随着改革出现的,其初衷是尝试打破铁饭碗,提升经营活力。但是,由于原来的“计划轨”管理模式改革滞后,与“市场轨”差别越来越大。

有数据表明,随着用工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国有企业中“市场轨”员工超过了老员工的数量。在港口、采矿、造船等行业,“市场轨”员工已占到50%以上。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中小企业也开始采用双轨制的劳务派遣形式大量招聘合同工、临时工,减少用工成本。

最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劳务用工)行业就业指数报告》发现,企业劳务用工的成本仅相当于正式用工成本的60%—70%。同工不同酬、性别歧视等用工问题在现实中依然十分严重。

北京某知名大学的有关负责人曾经表示,该校近几年面向全球招聘了不少学术带头人,但受编制所限,相当一部分未纳入正式编制。编外人员虽然收入不低,但在福利待遇方面差别很大。比如,编外人员的子女就很难上该校附属幼儿园、附属小学,但编内人员,无论是保卫人员、还是食堂工作人员,都能直接享受这些“福利”。

同工不同酬的用工双轨制,背后隐含的实质是一种身份歧视。摒弃以身份定薪酬福利,破除各种或明或暗的同工不同酬现象,不仅是调整不合理收入分配格局的要求,也是体现公平正义、实现体面劳动无法回避的问题。(记者杜海涛;本文采访对象采用化名)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