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惧困难挑战世界性难题
塔基,是建筑工地上常见的塔吊的基座,是建筑楼房必不可少的。传统的塔基由几十吨甚至上百吨混凝土浇筑而成,体积大、重量大、很难拆除、无法搬运,用一次后就地掩埋,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也给铺设室外管线造成障碍。
“这可不行。”赵正义说。他曾经给50多个塔基厂家的总工程师打电话,探讨有没有变革塔基的可能性。得到的答案令人沮丧:“这是一项几十年来的世界性技术难题。”
赵正义说:“乡镇建筑业的‘土包子’与人探讨这个世界性技术难题,遇到的全是冷嘲热讽。”但是他并没有气馁,凭着身上不服输的钻劲儿,他不断学习,缺什么就学什么,反复试验,不断改进。遇到难题的时候,他就在附近的火车站前的台阶上来回快速走动,等待灵感迸发的那一刻,这成了昌平北站一道特殊的风景。
1999年5月,当他拿着“赵氏塔基”第二代设计图纸和计算书,向国内著名的混凝土结构权威、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见鲸教授请教时,江教授不但肯定了他的结构设计思路和计算书,还直言不讳地说:“我目前带的博士生里还没有这样有创造性能力的,解决像‘赵氏塔基’这样如此复杂受力,实现反复组合、分解的混凝土预制结构。我想请你来给我们这些专业老师上一堂创新思维的课。”
据介绍,“赵氏塔基”由若干件预制的混凝土块组成,使用时,以“搭积木”的形式组装起来,拆卸后可移位重复利用。看似简单,但由于塔吊拥有几十米高的塔身和动臂,受力巨大而复杂,塔基不稳就会有塔毁人亡的危险,这项发明才显得难能可贵。
两院院士、中国信息产业奠基人罗沛霖对此评价道:“用极简单的方法利用现有材料解决重大技术难题是技术创新的最高境界。”
精益求精为社会贡献科技力量
从1997年至今,整整15年,马拉松式的坚持,装配式塔基是赵正义的生命。其间他用坏了3台电脑、4台复印机,用纸超过4吨。现在,拥有49项发明专利的“赵氏塔基”已经发展到了第九代,由原先的“傻大黑粗”,变得更轻更强更易组装,一套塔基最短45分钟就能组装完毕,一天内就可以投入使用,比传统塔基省时近30倍,6项主要综合技术指标都臻于极致。
这是中国人首次在塔基技术领域超越美、英的开创性贡献,是具有革命意义的换代新技术,世界领先。“赵氏塔基”的经济、社会效益巨大,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塔基保有量、风力发电装机容量第一的国家,其产业化意义愈益明显。仅在全国建筑业推广后,每年获得的直接经济效益高达61亿元,节约水泥196万吨、钢材33万吨、沙石料1030万吨。
当记者问走到今天,头上有了很多光环、有何感想时,赵正义平静地答:“我是中国2.6亿农民工中普通的一员,也是中国共产党8000万党员中的一名小战士,做了一件自己乐意做、自己能做,符合党的要求,又对民族复兴有益的事,尽管几十年充满艰难坎坷和不懈的求索,可我内心充满了快乐。”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