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也没那么轻松自在,在工作这件事上,90后也表现出了现实的一面。
在夏天所在的学院,那些已经工作的学长学姐返校后仍然会建议他们去选择国企、央企、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说这些工作在未来薪酬有高增长,前景也更稳定。但夏天更愿意以性价比去精算一份工作的投入产出比。当他得知在宝洁二面认识的一位中国人民大学的“战友”拿到安永和德勤的Offer在犹豫时,他给他的朋友算了一笔账,如果按在四大每天13小时的工作时间计算,算出的结果是,“我在联想每天工作8小时,拿的钱比你的每小时拿的钱多好多。”
“以前的校园招聘是应聘者被面试,现在则真正成为双选。”中华英才网华北校园总监张勇说。在今年的校园招聘环节中,不少公司也都感受到,相比起70后和80后,90后对工作的期望更 有他们自己的现实考量。
“1980年代找工作的人,会问你能给我什么样的工作;到1990年代,会问是否能够上保险; 2000年以后毕业的求职者则更关心你能给我什么样的培训、什么样的成长。”每个年代的年轻人找工作时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人力资源总监林磊说。
“而到了现在,这个需求更往前进一步了,在90后群体中发展得更加现实,比如看工资,看发展的前景,考虑自己的种种情感需要。”林磊说。
所谓的情感需要,说的是在薪酬待遇以外,工作内容与自己兴趣是否相匹配,以及公司氛围、工作自由度等。与其说是90后新人在用这些因素来评价一家公司,倒不如说这是他们在用自己 设计的一套指标衡量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比如夏天眼中性价比不高的四大工作,在陈曦眼里就符合他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期望。2011 年国庆节假期前的最后一个星期五下午,接到电话通知面试的陈曦,匆匆从松江大学城出发,乘地铁横跨大半个上海赶往德勤位于外滩中心的上海办公室里。他也出生于1990年,是上海对外贸易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四毕业生。差不多一个月前,他给包括德勤在内的四大投了网申和简历,另一些简历则被发到一些他自己熟悉并且有好感的外企。
“谈谈我们为什么要选你吧。”陈曦坐下后,面试官向他抛出了开场白。“你们不一定要选我的,你们也可以选别人。”陈曦认真地回答。
![]() |
![]() |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