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让他步入社会的,还是校外正式实习。
大三,张堃进入罗兰贝格咨询公司,全身心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去,再也没有大把奢侈的时间用来游戏。大三时校内课程很多,公司又经常把他留到半夜一两点。张堃经常在半夜身心疲惫地赶回寝室,打开电脑为第二天的课堂展示做准备,工作到三四点后倒在床上,转天一大早又要爬起来赶往教室。
这段经历让他迅速变得成熟起来,从学生蜕变为社会人。在行业文化偏于传统的咨询业,张堃意识到,如果在职场上表现出过多90后的特质,比如标新立异、情绪不稳等年轻人的特征,会被认为不够“Professional”。收敛锋芒才是这个行业的特质,只有沉稳老练的人看起来才有专业素养,才能得到客户的认可。于是,他主动向前辈学习,舍弃了在学生时期组织工作时张扬个性、锋芒毕露的作风,不再那么具有90后的“范儿”。
长达10个月的实习期,在这个年纪的大学生之中堪称“罕见”。能一直坚持留下,是因为在罗兰贝格的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项目,挑战更多,学到的也更多。张堃由衷地享受这种拼搏过后收获的感觉。再回过头来看大二课堂所做的案例研究,他觉得自己当时的想法称得上“幼稚”,而这种综合素质上的剧变前后间隔还不到一年。
张堃觉得,一旦讨论到职场,80后和90后的差别就不那么明显了。咨询行业追求成熟稳重的气质,从发展初期到现在面试流程都没什么变化,“Case Interview”的内容均为可以量化的几大类。无论是80后还是90后,进入到职场中,都很难去改变这个行业,他们只能不断地去适应,于是来自不同背景的人都会被去性格化、职业化。“没有人在意你多大、你是谁,只要你出得来成果。大家评价你的标准永远不是年龄,而是专业能力。”
不过,收敛锋芒不等于惟命是从。90后张扬的个性也未必不好,乐于表达自我的意愿会慢慢打破大学课堂灌输式的讲授模式,在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中,新一代的思维习惯也在悄然变化。这种精神带到职场中,就表现为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
用张堃的话来说,就是“不太怵”。据他观察,学弟学妹们有时思维非常发散,一起头脑风暴的时候会突然朝着不着边际的方向偏离,无论多么不切实际,他们都敢于提出来,而且自信地自圆其说。平日交往中,90后也表现出活泼胆大的特征,他们从来不觉得前辈是威严的存在,即使私交不熟也会热络地调侃八卦。这一点让张堃觉得很吃惊。
![]() |
![]() |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