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十年的疑问
事实上,《人人都是纳税人》的视频,竟缘于一则“旧闻”。
去年10月,赵家煦偶然读到了一条十年前的新闻:
2001年,王府井书店曾经为消费者搞了一个十分贴心的小创举,其在购物小票上,分列了价款金额和税款金额。比如标价10元的图书,小票清楚地标示:价款8.7元,税款金额1.3元。在国外,消费者的消费支出打在小票上,是一种普遍现象。
可出乎书店意料,这一新鲜做法遭到了买书人的质疑:买本书还要交税吗?书店是不是把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了?最终,王府井书店放弃了向购物者做纳税人教育的机会。
“买本书还要交税吗?”读到这里,赵家煦竟然有着相同的疑惑。
在新闻最后一小段,赵家煦找到了答案:购物小票上的税款金额,叫做增值税。
让他颇为吃惊的是,通过网络搜索,他发现增值税已经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税种之一,增值税的收入占中国全部税收的60%以上,是最大的税种。
“还有什么税种,一般人不知道,却很可能每天都在交?”好奇心促使赵家煦在电脑前搜索了两个多小时,他发现,“其实有很多,都是我们普通人在买单。”
“可不可以做一个有关税的视频,让大家知道得更多一些呢?”赵家煦立马给自己公司合伙人高宁打电话,简单说了自己的想法。
未了,赵家煦告诉高宁:“我想做一个类似于《谁动了我的CPI》那样的视频。”
《谁动了我的CPI》是他们合作的第一个视频,时长4分41秒,主要讲了两个问题:CPI是什么?CPI的高低起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这也缘于他的偶然发现。去年8月的一天,习惯于工作时旁边开着电视机的赵家煦发现:几乎每个电视台都在说CPI,年内新高,持续走高原因是什么,拐点什么时候到……
“到处都是CPI,CPI到底是什么?”赵家煦到百度百科里一查,上万字的解释,又牵出N多知识点,看得他头晕脑胀,可还是没有一篇文章能够让自己完全明白。
某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经济名词,用一个可视化的视频表现出来,用有趣有理有据的故事讲出来,会不会有市场需求呢?作为一家传媒广告公司的CEO,赵家煦隐约觉得其中有巨大的传播商机。
后来,名为《谁动了我的CPI》的视频在登录某著名视频网站一周多的时间里,点击量突破了5万。
高宁接完赵家煦的电话后,开始大量查阅相关资料。曾经做过高校教师的他,习惯把感受归纳一个“中心思想”。
对于税,高宁把自己的学习感受归纳为:“并不是你工作了有收入了才是纳税人,实际上你花钱就是纳税人,但是这一点多数人可能是模糊的。”
“在现代社会,除了有意仿效鲁滨逊式的生存方式之外,要试图寻找一个脱离税收影响的空间是徒劳无益的。”从媒体报道里,高宁读到了这句话,它来源于国家税务总局相关领导一篇长文的开头。
“人人都是纳税人。”经过商量,赵家煦和高宁把这句话定为视频的“中心思想”。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