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教“不拜偶像”怎么会在福建留下佛像?
为何福建能占据全球唯一的殊荣?曾任晋江博物馆研究员、现任晋江文联会员的陈良图老师认为,这与其“入乡随俗”有关。
他说,明教最早是从波斯等地,经过西域地区进入中原地区。因为其教义宣传崇尚光明,因此很被下层百姓所接受,在中原地区风靡开了。
到了唐武宗时期,灭佛运动开始,明教也在受打击之列。这个时候有一位名叫“呼禄”的大法师逃到南方,他在福建的第一个落脚地点是福州。
根据明代何乔远《闽书》记载,呼禄法师到了福建后,“授侣三山,游方泉郡,卒葬郡北山下。”也就是说其在福州地区广收门徒,再往泉州地区传教,最后死在泉州。相传他被葬在清源山上,朱熹曾到过他的墓地祭拜,可惜至今还未发现他的墓地。
这一路从西域进入中原,再发展到福建地区,历经千年。而西域一带盛行佛教,唐朝时期中原盛行道教,这两种宗教对于明教的影响颇大。最深刻的表现就是出现了物化的佛像。
现代研究发现,明教《忏悔文》记载着教规的“十戒”,其首戒是“不拜偶像”。到了宋代陆游到福建,看到明教佛像,在他笔下形容为“绘画妖像”。这说明,到了宋代,明教佛像已经在福建地区出现,明教融合中国特色,在福建地区发展起来。
现在明教到哪去了? 专家认为与佛、道融合了
陈老师认为,明教宋代在福建地区出现佛像,也正说明这一时期明教在中国发展到鼎盛。当时陆游在福建地区做官,他发现这种宗教十分盛行,担心会威胁到统治,特地上书要求禁绝。
他说,明教在福建地区兴盛与其“亲民”性质有关,根据研究发现,明教徒们常常穿着白衣,崇尚清洁、光明。这迎合了生活在下层百姓的心愿。
而在当时加入明教还需要交纳“会费”,他们可能还会定期举办一些聚餐等活动。在泉州草庵前曾出土一个破碎的黑釉碗,碗底写着“明教会”字样,他认为这可能就是教徒们在草庵聚会时所使用的餐具。
发展到明代,朱元璋起义军里就有明教徒的身影,在他夺取政权后,担心遭到倒戈覆灭的命运,因此,将明教定为邪教,全国范围内禁止信仰。因此明教在福建地区出现“伪装”的情况,福寿宫就是一个例子。而泉州草庵更有意思,草庵里有一套诗签,签文的头两个字连起来正是明教的经文。
他认为,明、清时期明教并未在民间消失,而是融入了佛、道两教之中,成为一种民间信仰。“这就好像是民族融合一般,各大民族之间相互交融。”因此他认为,明教并未消失,至今仍存。
责任编辑: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