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退休了,思想不能退,党性不能丢。古稀之年的张肇兴很执著:要让理论回到人民群众中去——
理论传播志愿者的奉献人生
张肇兴对建瓯三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文明风-福建日报5月3日报道 本网记者 李琰之 通讯员 魏剑生
在建瓯,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的张肇兴算得上家喻户晓的人物了。张肇兴是建瓯市委理论教育业余讲师团和建瓯市关工委报告团成员,10年来,他深入中小学、社区、村镇,为10多万的干部、学生、农民作了“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当前青少年思想和心理特征及教育问题”、“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106个专题207场宣讲,撰写98篇35万字的宣讲材料,主持8场全市性中学生知识竞赛。
在不少人眼里,理论是相对枯燥的,而张肇兴为何在退休以后还自愿从事理论教育工作呢?
无怨无悔的人生选择
2002年,张肇兴刚从三中政治教师的岗位上退休,就面临着一个选择:一边是建瓯市委理论教育业余讲师团的邀请,一边是峻德、芝华等民办学校的高薪聘请。经过一番思考,他毅然选择加入业余讲师团。对有着42年政治教学经历的他来说,从事业余理论教育工作,不仅是一项义务,更是一份光荣的责任。
张肇兴认为,要让理论回到人民群众中去,才能实现理论工作者的真正价值。作为一名理论讲师团的志愿者,就要有足够的热情,要执著。
为了使宣讲内容充实、有理有据、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他重温了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认真研读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科学发展观读本》等一系列理论著作。只要一有空,他就到书店、图书馆、老年活动中心读书看报,还自费订阅《福建日报》、《参考消息》、《时事报告》等报刊。10年来,他共剪辑学习资料1000多张,记录典型事例和数据3000多条,写了4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足足有厚厚的10大本。
为了增强教育效果,每一场专题报告,每一次主题教育,他都精心设计、充分准备。制订方案、开展调研、收集资料、编写教案、模拟预讲、听取反馈、总结提高……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
强烈炽热的痴人之爱
别人都认为搞理论宣传是枯燥的,单调的。而张肇兴却对理论宣传事业 “好之、乐之”。他总是这样回答:“作为一个理论传播者,你如果不信它还要学习它、传播它,这就必定很痛苦。我写的我讲的,都是我的真情实感,我信它,所以我觉得快乐。”张肇兴虽已至古稀之年,且患有痛风、高血压、高血脂和胃肠炎等多种疾病,但他对理论传播工作却依旧情有独钟,痴心不改,执著来自热爱。
给社区居民讲“和谐”,他用一个拆字游戏作为开场白:“‘和’——左边是‘禾’,右边是‘口’,就是人人有饭吃;‘谐’——左边是‘言’,右边是‘皆’,人人都可以讲话。和谐社会,就是生活丰衣足食,政治高度民主。这样的好日子大家谁不想过啊!”
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他细数“三农问题”的来龙去脉、中央一号文件的内涵……
至真至情的理论之光
身兼建瓯市关工委报告团团长的张肇兴,还常把自己精心撰写的宣讲稿印发给全市各中小学和各乡镇关工委报告团作宣传资料,还经常在宣讲中与学生互动,针对学生的思想问题进行解疑释惑。
三中学生小吴,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敢于揭露,但看问题常以偏概全,言辞过激。张肇兴发现后,主动接近他,经过多次沟通讲解,小吴的思想认识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后来还积极向学校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学生小叶,性格孤僻。针对小叶存在的心理问题,张肇兴多次找他个别谈心,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小叶终于走出了心理的阴影,并顺利考上了大专院校。
2006年4月,张肇兴去龙村中学作“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专题宣讲。但是他恰逢痛风发作,两只脚肿得像馒头一样。去龙村的路蜿蜒盘旋,会晕车的他行一路吐一路,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手脚冰冷……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到龙村中学时他连下车迈步都觉十分困难。看到早已坐在操场上等候的1000多名师生,他喝了一杯水,就艰难地上了讲台。望着台上脸色苍白、冷汗淋漓的老教师,师生们被深深感动了,80分钟的报告,全场一片肃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虽至古稀之年,但张肇兴却说:“人退休了,思想不能退,党性不能丢。只要身体还能承受,我还要继续宣讲下去。要像雷锋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地为人民服务中去。”或许,这就是他退而不休、无私奉献的重要源泉和动力。
责任编辑: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