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响水县“爆炸谣言”引发大逃亡4人遇难
2011年2月10日凌晨2时许,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有人传言,陈家港化工园区大和化工企业要发生爆炸,导致陈家港、双港等镇区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陆续产生恐慌情绪,并离家外出,引发多起车祸,造成4人死亡、多人受伤。
响水县公安部门于10日下午4时初步确定并抓获此案件的谣言来源者刘某。经查,2月9日晚10时许,刘某给响水生态化工园区新建绿利来化工厂送土过程中,发现厂区一车间冒热气,在未核实真相的情况下,即打电话告诉其正在打牌的朋友桑某,称绿利来厂区有氯气泄漏,告知快跑。桑某等在场的20余人,即通知各自亲友转移避难。这则谣言的传播链条无形中就此形成。在传播过程中,绿利来化工厂被置换为园区内另一家企业大和氯碱厂,而事件程度也在人们口耳相传中愈发严重,最终导致了一场万人大逃亡。11日凌晨4时左右,由于下雪天黑路滑,双港镇居委会八组群众10多人乘坐的1辆改制农用车滑入河中,当场2人死亡,另有5人受伤,送至医院后,又有2人抢救无效死亡。
当地公安部门得到消息并及时上报后,县委立即召集相关镇区和部门,成立事件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截至11日早晨6时左右事态平息,群众陆续返家。
2月12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犯罪嫌疑人刘某、殷某被刑事拘留,违法行为人朱某、陈某被行政拘留。
四、“皮革奶粉”传言重创国产乳制品
2011年2月17日,网络上出现了一篇名为《内地“皮革奶粉”死灰复燃长期食用可致癌》的文章。文章说,销声匿迹数年后,内地再现“皮革奶粉”踪影,内地疑有不良商人竟将皮革废料的动物毛发等物质加以水解,再将产生出来的粉状物掺入奶粉中,意图提高奶类的蛋白质含量蒙混过关。
“皮革奶粉”再次被摆到台面上,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文章一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伊利、蒙牛、三元、光明的股价应声下跌,蒙牛跌幅高达3.3%;同时,公众、奶制品企业和监管部门的神经也立刻紧绷起来。
当晚,农业部在官网上再次声明,2010年抽检生鲜乳样品7406批次,奶站4778批次,运输车2628批次,三聚氰胺全部符合临时管理限量规定,没有检出皮革水解蛋白等违禁添加物质,生鲜乳质量安全状况总体良好。
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表示,在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内生鲜乳制品安全状况进入了一个非常好的阶段,农业部门会继续加大管理和查处力度,保证生鲜乳制品的安全。
谣言虽然破了,但消费者对我国乳制品的信心遭到重创。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以来,公众对国内乳制品的不信任感居高不下,具备购买能力的消费者一般都会优先选购国外奶制品,内地乳制品企业则在战战兢兢中向前发展。
![]() |
![]() |
责任编辑: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