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水源将靠三地"治污" 专家呼吁建生态补偿机制
专家解读
第二水源补偿机制可“论功奖赏”
九龙江流域屡次整治,屡次污染,这也使得如何保护水源一直备受关注。
在今年年初的省“两会”上,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洪华生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谈论的主题之一,正是如何未雨绸缪保护“第二水源”。
“同城化进程中,应通过立法保障,确定生态补贴机制。”如何保护厦门水源,是洪华生教授持续关注的一个课题,她认为,水源流域的工业形态、养殖业、农业化肥等没有根本的改善,厦门要想喝上好水,很难有长远的保障。
对此,洪教授认为,一是责任意识;二是奖励机制,也就是说,要对责任定量化,可测可衡量。为此,她建议,由省里牵头,在水域沿线设定一个交接断面,由第三方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然后商议一个科学的换算奖赏机制。
“也就是说,需要一个责任可以定量化的长远机制。”洪华生认为,厦漳两地可设定一个交接断面,进行实时监测,按水质等级 “奖赏”——水质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就按事先的约定进行资金补贴。即论功奖赏,水质越好,补贴越多。
而通过这样的共赢机制,引导沿线村民退养、退种、产业转型的积极性,让多方“共赢”,在洪教授看来,这样厦门的水源才有长远的保障。
责任编辑:陈楠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