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水源将靠三地"治污" 专家呼吁建生态补偿机制
污染样本
溪旁石板材工厂扎堆
机器的轰鸣声,远远盖过了龙津溪的水流声。
从枋洋镇区往水库所在地上洋村,一路上,最醒目的建筑是简易工业厂棚,那是一座座石板材工厂。
接受采访的板材厂老板老黄,开玩笑地问记者想不想听实话。“说实话,从赚钱的角度,我还想着这一水利工程慢点开工呢,我们可以多赚几年。”
老黄的石板材工厂,就在龙津溪旁。大型机器切割石材流出来的污水,漫过一片草地,然后流入溪中。尽管这对水源造成了污染,但他还是颇为自豪地提到,枋洋镇的石板材行业,在长泰乃至漳州都是很有名的,产品远销国内许多城市。
在第二水源流域,类似的工厂还有不少,有的路段近乎密密麻麻。镇上的有关负责人表示,从2007年开始,长泰已经开始限制发展石板材行业,要求采石场全部停掉。限制的范围不仅包括石板材厂集中的上洋村,只要在枋洋水利枢纽工程的取水区范围内,都要求停掉。
但因利益诱惑,并没能刹住这一现象。上洋村的一石材老板告诉记者,自己投入不到一百万元,但现在每年的收入能达三四十万元。当地一位村民表示,虽有所限制,但在赚钱面前,加上这一工程屡次“放我们鸽子”,使得石板材工厂越来越多。
责任编辑:陈楠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