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阳光少年 > 正文
“80后”农村教师的忧思:“别让山里娃跑输素质教育”
http://wmf.fjsen.com 2012-03-27 09:47  余靖静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新华网杭州3月27日电(记者余靖静)一道时政题,“2010年亚运会在哪里举行?”他教的整个8年级,无人答对——从教后的第一次测试情况,让来到浙江省青田县万阜乡任教的“80后”老师任泓旭意识到,适应素质教育,是摆在山里娃和他面前的一道槛。

  在这个海拔500多米的贫困乡,约万名村民散居在72平方公里内大大小小的山头上。唯一的公共交通工具是从乡里到县城的班车,每天只一趟。这位出生于辽宁的小伙子,没有农村生活经历,第一次坐车进山,85公里的盘山路,弯急、坡陡、道窄,一旁是百米多深的水库,两三个小时下来,他强忍着没吐。

  山乡很安静,“白天听鸡叫、晚上听猫叫”,孩子们特别单纯,他们会掏出番薯给任泓旭,“老师,吃吃看,里面是红的,很甜很甜。”但另一面,孩子们的视野窄。任泓旭来山里前曾在城里中学实习过,他做了对比:农村孩子身上有股韧劲,背书快,几百字能很利索地背出来,可理解题就成了“克星”。

  “现在的改革方向是提倡素质教育,这是好事。譬如中考的一些科目中,书上内容只占30%,大部分是理解题。这对农村教育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泓旭说。

  大学里,他的专业是历史,现在他主要教“社会”,“师资紧张,农村老师本来就要求‘全能’,专业不对口很正常。我要做的是,至少在这个科目上,不让孩子跑输给城里娃。”

  除了学习,任泓旭更担心山里娃“一片空白”的家庭教育。学校的孩子绝大部分是留守儿童,据他观察,到了六年级,无论男女,都会自己烧饭炒菜。有些孩子的父母离异后,两边都撒手不管,孩子只能跟着老一辈过。曾有一个女孩,爷爷生病,办低保、去县城代为求诊、取药,往来都是她一个人。

  每逢周五,孩子都会围过来问:“老师,你下不下(山)去?”听到答案是“不下山”,他们总是很雀跃,这意味着周末能找老师聊天,有时还能一起看看老师电脑上存着的电影。“妈妈不在,爸爸不管,老师就成了半个父母。”孩子们的依赖,令他感动,又令他担忧。

  “小小年纪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这是农村娃‘硬气’的地方,可是他们在心理上是缺失的,尤其是父母的爱。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既有内容,而农村娃的‘缺爱’,已经不是单靠老师和学校就能做好的。”任泓旭说。

责任编辑:李琰之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