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创建频道> 综合信息 > 正文
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 刘可清下基层"接访"
http://wmf.fjsen.com 2012-03-16 10:35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原本接访的时间是上午9点到12点,尽管有工作人员不断提醒,但刘可清还是坚持延长了半个小时,又接访了几批来访群众。

走出会场,已是中午12点半,刘可清嘱咐身边的工作人员,马上通知相关部门负责人开会协商,重点落实解决方案。座谈会上,刘可清强调,“对待群众诉求,一定要带着责任和感情,一件一件认真研究,一桩一桩努力化解。”

据悉,在市长下基层接访的同时,厦门各区主要领导昨日上午也在各区信访局接待当地群众来访。

“领导干部定期直接接待群众来访,变上访为下访,将成为经常性的做法,进一步常态化。”接访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刘可清如此表示。

记者手记

带着怨气来 说着谢谢离开

前后长达210分钟,市长近乎不停歇地接访。

来访群众走进会议室时,市长就起身微笑迎候;当接访完一批群众后,市长一一将他们送到楼梯口。

“看到市长后,我一下子情绪有点激动,市长要我不要着急,慢慢讲”、“看到我们年龄比较大,市长不断叮嘱我们要先照顾好身体。”来访群众向记者这么描述。

其间,有两位教师的来访,让人印象深刻。翔安一中的一位女教师反映自己的购房纠纷问题,一时激动得落泪,市长见状马上递过去纸巾;一位退休的老教师情绪激动,额头大汗淋漓,市长起身递给他一张湿巾。

当然,对于来访群众来说,最关键的是,自己心头的难题、烦恼,是否有望尽快解开?

能办的,马上办,马上落实!记者注意到,针对一些来访的实际难题,刘可清当场就指定相关“牵头人”,要求尽快协调相关部门合议,尽快给来访群众一个交代。

见此情景,一些原本心里有怨气的来访群众,也多“道谢”着离开现场。

责任编辑:陈楠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