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创建频道> 省外动态 > 正文
[浙江] 绍兴修谱“修”出一座历史名楼
http://wmf.fjsen.com 2012-02-28 19:36   来源:绍兴市文明办    我来说两句

    老话说“盛世修谱”,诸暨人的这股寻根究源热已持续了数年之久。上周,诸暨市宗谱研究会负责人花了一周时间,走访了诸暨17个乡镇,获悉基本每个乡镇都有人在修家谱,或存在已修完家谱的姓氏村落。修谱已成为诸暨民间一项重要的活动。

  诸暨的大姓颇有“渊源”

  61岁的赵国光,是“暨阳南门赵氏”修谱委员会中的核心成员。去年,老赵自单位退休后,听说要修赵氏家谱,就一头扎了进来,至今已忙了10多个月,而这还只是做了个资料收集、信息整理的阶段。

  “修谱是个费心、费力、费钱的事,我们这套家谱编成,起码要3年多的时间。”老赵说。

  说起“暨阳南门赵氏”的来历,老赵颇感自豪。“赵姓目前是诸暨的第四大姓,共有5万多人口。而我们这个‘赵’,祖上是皇族,起源于宋朝,是宋太祖儿子燕王德昭公的后裔。自从北宋世膺公从开封迁到诸暨,已经有近1000年的历史。现在分布在诸暨80多个村落、人口3万多。”老赵告诉记者,诸暨现在的陈、周等大姓,基本都是当时保护皇族“从龙南下”的护卫随从人员,在诸暨落户后繁衍生息而来。

  人员众多,分布广泛,前期的信息资料收集,可把老赵他们给忙坏了。“光是老谱子就有127本,全部从上海图书馆翻拍过来。这些老谱基本记载到1933年为止,1933年后的就得像搞人口普查那样,做入户调查。”老赵告诉记者,前期资料收集是个细致活,出不得一点错。为此,修谱委员会特地联系每个村子都建起了修谱组,每组5~6个成员,基本由村里的老干部、文书、退休教师组成,挨家挨户上门发信息登记表做普查登记。

  “现在前期的信息资料收集已经基本完成了,去年12月18日,还在诸暨城区搞了一个‘南门赵氏’的恳亲大会。”老赵说,为了彰显“南门赵氏”的特殊,还特地请了工笔画师去台北的故宫博物馆,把收藏在那里的宋太祖和其他几个赵氏太公的画像一一临摹回来。预计今年可以出1~2本小的族谱,但整体完工起码要花上3年时间,到时就是一套非常系统完整的赵氏族谱。“届时,考虑采用老传统用宣纸做直排,真正做出家谱的传统文化韵味来。”老赵告诉记者。

  全国首个县市级的宗谱协会

  像“南门赵氏”这样热闹修谱的姓氏,近几年来在诸暨有不少。而随着诸暨修谱热的不断升温,一个公益性的谱牒文化服务机构应运而生。去年9月底,诸暨历史上第一个县市级的谱牒文化研究机构——诸暨市宗谱研究会正式成立。

  “虽然诸暨修谱热热了很多年,也确实续修了不少姓氏的宗谱。不过,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如民间谱牒知识肤浅,修谱质量参差不齐,老谱查询困难,给民间续谱带来诸多不便。”诸暨市宗谱研究会会长杨胜告诉记者,研究会成立的宗旨就是为了对诸暨民间的修谱工作加以指导和培训,同时加强信息服务,为修谱爱好者搭建一个良好的沟通网络平台,并加强研究,展开对外的交流研讨。

  “我们这个研究会是获得民政部门批准的合法民间组织,这在全国县级市来说应该是头一家。”诸暨市宗谱研究会副会长黄仕根告诉记者,协会成员基本以古文化人员和谱牒文化爱好者为主,共有110多位,涉及50多个姓氏。

  “国有史,县有志,家有谱。家谱是记载了每一个氏族世系、人物、事迹的历史典籍,它和国史、方志共同构成了历史文化的三大支柱。”黄仕根说,这些年来,诸暨先后续修了100多本宗谱,其中诸暨排行前十的几大姓氏基本都已续修家谱。今后,等诸暨的姓氏宗谱基本编撰完成后,还要协会在此基础上编制诸暨全市的家谱总目录。

责任编辑:陈楠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