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化驿站 > 正文
福州“五子登科”郭家和“五子登科”曾家的故事
http://wmf.fjsen.com 2012-02-24 15:24  陈雁章 来源:    我来说两句

    在曾、郭两家中,郭柏荫与曾元澄的关系最为密切,除了是儿女亲家这一层面外,他们也是志同道合的挚友。年轻时常常在一起吟诗唱和。郭柏荫《石泉集》和曾元澄《养拙斋》中都有写给对方的诗文。

    曾亦庐在《养拙斋》中有题为《七夕集郭远堂太史之石泉山房,座间为林勿村,林涑亭,范亭兄弟,郭氏新甫、秀农两昆弟,蔡四薇堂,刘十一鲁汀,李大古陶,家兄梅亭共十一人即事分韻得“澹”字》的诗。(诗文省略)

    郭柏荫的《石泉集》也有一首写于道光乙未年(1835年)题为《重九前一日招林勿村、曾梅臣、曾亦庐、林涑亭、林范亭家茝舟吟集,越日复得亦庐诗因和其作》的诗。诗文如下

    家山别我五千里,海天不见峰飞来。霜风萧萧尘扑面,适意惟有黄金罍。

    容膝轩中集今雨,偶借尊酒为诗媒。吟声彻屋檐宇动,寸管欲抉愁城开。

    门庭阒寂久如水,败兴幸不闻租催。坛坫独惭主者俗,入座愿倩黄花陪。

    月光催客太草草,挥洒未得尽君才。笔锋余怒不可触,叹逝斗起哀鸿哀。

    荔香社歇恨生晚,望尘不及山蓬莱。人生万事如转毂,拼醉莫惜玉山颓。

    白云何处望天末,要挽君袂登窯台。

    郭柏荫曾应曾元澄之属,为曾即菴(曾家九世祖,讳灿垣,顺治丙戌副举人)的诗集写了如下的序文:

    “即菴先生吾闽志节士也,不借诗以传,顾其诗亦自足以传。古体逼真汉魏,近体则规仿少陵,时入王孟之奥,遗稿散失。仅有存者亦庐明府濯先泽之,或湮也,将梓而行诸海内。读先生之诗者,观其牢落不平之概,郁邑侘傺不欲明言之陷,亦可以想先生之为人矣。”

    前面提到的郭曾炘为《养拙斋》写的序文还提到:“自公(指曾元澄)归道山(去世),曾炘亦远宦京邸,相距垂五十年。镕浦表弟始以养拙斋诗稿邮寄属为校正,盖公晚年手定之本,已久未付刊,蟫蚀过半。镕浦重行编辑,得若干卷。公诗古体多于近体,尤长于詠古之作。早岁尝游左海门,受知于史望之、陈石士诸钜。公又与乡先辈李兰卿、杨雪椒相唱和,诗格亦于左海为近。忆童年侍中丞公,常亟称公有承明著作之才,而阃于一第风尘,作吏未竟所施,深为抱憾。今读是集犹可窥见一斑。先是中丞公尝有弁言,亦经遗失,镕浦并属补为之序。老嬾荒芜,辞不获命,因举两家故事及平昔所见闻者,勉缀成篇,籍答来书之意,且以庆名门继起之有人也。”

    上文中郭曾炘提到的“镕浦表弟”就是曾兆锟之子曾宗鉴。序文说到郭柏荫曾经为《养拙斋》写过序言,此序言“亦经遗失。”序文说到“自公归道山,曾炘亦远宦京邸,相距垂五十年。”曾亦庐,寿六十七,去世五十年后,郭柏荫孙子郭曾炘应曾亦庐孙子曾宗鉴之属,为曾亦庐《养拙斋》写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曾、郭两家的情谊延续了几代人,时间达百年以上。

    郭曾炘还有《曾叔吾观察丈》诗云:

    童稚情亲尽一哀,飘零若为哭君来。仙槎博望心犹壮,丈室维摩念已灰。

    老眼偏留桑海阅,游踪空记竹林陪。鉴亭遗址今难问,祖砚摩挲日几回。

    诗后注(君娶余姑,先大父主鳌峰讲席,余与君随侍最久,辛亥之乱,书院毁于兵火,名跡皆不可复问矣)。

    曾兆锟(叔吾)官至直隶候补道,所以诗中称他为“观察”,在此诗文及后注中,郭曾炘细数他和曾兆锟两人之间的深厚友情。郭家与曾家往来的诗文还有不少,恕不一一列举。

责任编辑:邓宇虹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