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会同财政部等17个部委共同制定《“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方案》中表示,将加快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国政府机构公务用车按牌号尾数每周少开一天,并开展公务自行车试点,倡导“135”出行方案,即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以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节能减排”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公车改革是公众高度关注的热点,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制定这一《方案》的意义自不待言。除此之外,“每周少开一天”等规定若能得以实施,还可以缓解各大城市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真可谓“一石三鸟”。不过,事情的发展恐怕未必能以我们的良好愿望为转移。
公车“每周少开一天”、公务员“每月少开一天”,这两个“少开一天”听起来很美。但问题是: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是不执行怎么办?谁来监督执行呢?自我监督?恐怕是靠不住的。上级纪检监察部门来监管又不太现实,因为要判断每辆车是否“每周少开一天”,就必须对各单位公车每天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这项工作量非常之大,上级纪检监察部门哪可能派出那么多人。
公车“每周少开一天”,则意味着每天都有大量的公车被闲置,这是否也是一种资源浪费?一个现实的问题是,每天都有一部分公车不能用,也有一部分公务员不能开车,那么工作中依赖公车的部门或工作人员怎么办?如果“少开一天”影响了正常的工作,那就本末倒置了;如果没有影响正常的工作,那就说明公车只保留五分之四就够了,那五分之一是不必要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直接将公车减少五分之一呢?
或曰:直接将公车减少五分之一的难度太大。的确如此,公车改革搞了很多年,国家及各地都曾三令五申,但结果是公车数量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可在操作上,“每周少开一天”的难度比控制公车标准及数量的难度更大——— 如果连公车的标准及数量都控制不住,又怎么可能管住公车的乱用呢?由此可见,“每周少开一天”,并非是推动公车改革的最佳路径。□盛大林
责任编辑:李琰之 |